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论汉语内、外轻动词的分布与诠释

发布时间:2017-09-10 00:25

  本文关键词:论汉语内、外轻动词的分布与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句法 轻动词 使事性 与事性 制图理论


【摘要】:文章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主张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应分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这点与疑问状语及反身状语的内外之别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反映了所谓诠释高度(the height of interpretation)的理念思维。文章接着进入扩大验证的阶段,将内、外轻动词的用法串连起来,从句法移位的角度探讨使事、与事、被动及蒙事(affectivity)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明确呈现出动词组一路延伸至句子左缘的立体地形图。这不但是汉语类型特色的终极展示,也是以层系结构来分析语法化进程的绝佳素材。
【作者单位】: 台湾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关键词】汉语句法 轻动词 使事性 与事性 制图理论
【基金】:国科会计划(NSC96-2411-H-007-026) 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季风亚洲与多元文化”计划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本文研究受到国科会计划(NSC 96-2411-H-007-026)和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季风亚洲与多元文化”计划资助;得到崔希亮、冯胜利、顾阳、郭锐、黄正德、李亚非、李艳惠、陆俭明、潘海华、邵敬敏、沈阳、石定栩、邓思颖、徐杰、杨亦鸣以及“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封世文;杨亦鸣;;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汉语轻动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2期

3 张文程;;轻动词理论的起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4 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5 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6 刘贤俊;;句法命名中的轻动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7 解正明;;轻动词假说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4期

8 吴丽英;;领主属宾句的轻动词集合并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韩巍峰;梅德明;;轻动词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10 吴禄生;;生成词库理论下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红;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珍熙;外国人汉语轻动词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4年

2 金娣;中国二语习得者轻动词+名词搭配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雯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轻动词结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杨梦琦;汉语动结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万阳;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曹炎军;英汉两种语言中轻动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树珍;轻动词视野下的《世说新语》动宾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娇枝;动力意象图式下的轻动词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小定;英汉学习型词典中轻动词的优化处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孙景灿;基于在线语料库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3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3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