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油”的概念隐喻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字“油”的概念隐喻研究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汉语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吸纳新元素丰富语言体系,由中华文化衍生出来的隐喻表达不胜枚举。由于中国科技文明的推进起点较晚,因此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珍惜以及大自然馈赠的感激,催生人们广泛地将其通过隐喻映射到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与以往研究给予较多关注的“水”、“山”相比,“油”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油”在汉语中的隐喻也广泛存在,但现有研究却并没有对此进行梳理总结。本研究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字“油”的隐喻展开分析,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字“油”映射出的复杂含义。本研究重点考察下列问题:(1)“油”的概念隐喻的表现类型;(2)“油”的概念隐喻的形成机制和映射过程;(3)“油”的概念隐喻所揭示的隐喻的认知功能。本研究采用的语料主要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料库、《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辞典》等。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隐喻的研究,以及与“油”相关的隐喻研究并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揭示了概念隐喻的分类与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第四部分为主体部分,通过对语料的搜集和分析,详细分析汉字“油”的隐喻的表现类型以及映射机制;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以及本研究的启示。本研究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鉴定、分析和归类后,得出七类“油”字的隐喻:金钱是油,催化剂是油,能量是油,时间是油,光泽是油,狡猾是油,人是油。这些概念隐喻的隐喻投射及其语义扩展是以人们对油的感知体验为基础,在汉民族独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同时,通过对汉字“油”的隐喻分析得出其具有系统性和生成性。汉字“油”的隐喻反映出隐喻的认知功能,它帮助人们理解抽象事物,学习新知识,提供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 “油” 文化 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7
- Abstract7-9
- 摘要9-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1-12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2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3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 Abroad14-17
- 2.1.1 The Traditional View14-16
- 2.1.2 The Contemporary View16-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 at Home17-18
- 2.3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s Concerning“Oil”18-21
- 2.4 Summary21-23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3-29
- 3.1 Conceptual Metaphor23-24
- 3.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4-25
- 3.2.1 Structural Metaphor24-25
- 3.2.2 Orientational Metaphor25
- 3.2.3 Ontological Metaphor25
- 3.3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5-27
- 3.3.1 Systematicity25-27
- 3.3.2 Generativity27
- 3.4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27-29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29-53
- 4.1 Seven Major Categorie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29-42
- 4.1.1 MONEY IS OIL29-32
- 4.1.2 CATALYZER IS OIL32-34
- 4.1.3 ENERGY IS OIL34-35
- 4.1.4 TIME IS OIL35-36
- 4.1.5 BRIGHTNESS IS OIL36-38
- 4.1.6 CUNNING IS OIL38-40
- 4.1.7 HUMAN BEINGS ARE OIL40-42
- 4.2 Experiential Base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42-47
- 4.2.1 Experiential Bas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42-43
- 4.2.2 Bodily Experience Basi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43-45
- 4.2.3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Basi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45-47
- 4.3 Characteristics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47-50
- 4.3.1 Systematicity48-49
- 4.3.2 Generativity49-50
- 4.4 Cognitive Roles of Metaphor Revealed by“Oil”Metaphors in Chinese50-53
- 4.4.1 Understanding Abstract Concepts50-51
- 4.4.2 Generating New Knowledge and New Perspective51-5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3-56
- 5.1 Major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53-55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55-56
- References56-60
- Appendix I Source of“Oil”Metaphors in Chinese60-61
- Appendix II“Oil”Metaphors in Chinese61-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连贯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隐喻及其引申[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陆全;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黄祖江;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陆全,贾启鸿;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徐梦云;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初探:以“爱”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隐喻——从修辞格隐喻到概念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雁翎;;从众参与者中的概念隐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论俄语中的概念隐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庆娇;汉语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佳宁;大众传媒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新慧;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林娜;概念隐喻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6 曹玉姣;《水浒传》概念隐喻的俄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国权;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及其汉语译文的认知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海欧;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4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5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