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试论翻译中的语用充实

发布时间:2017-10-04 14:32

  本文关键词:试论翻译中的语用充实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充实 翻译 语境加工


【摘要】: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会受到不同社会规律的制约,其语用意义与源语中的语义意义会有不同。文化差异越大,语用意义与语义意义之间的差异也越大。为了克服语用意义和语言符号之间的松散关系,语用充实可以为语言的逻辑意义和认知意义之间的预期效用提供补偿途径,从而形成成功的取效行为。这种语用充实在翻译过程中尤为突显。翻译中的语用充实除了具有语言学范畴的五个特点(代偿性、认知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推理性)之外,其语用扩大和语用强调的特点也很明显,突出反映了语境加工的动态特质。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关键词】语用充实 翻译 语境加工
【基金】: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聊斋志异》英译文学形象认知研究”(编号:L12BWW003) 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转换性形象:翻译中的中国形象传播研究”(20141slktziwx-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0.引言 原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语用学逐渐形成一语言具有相对可译性,人们对于语言可译性的 门学科,它是研究语言运用及规律的学科。从本质认知也是相对的。借助于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分 上来看,语用学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析,我们可以描述人们对语言的认知界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成团;;诗歌翻译的语用视角:语境补缺与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2 李叶;;论情景在语用充实中的制约作用[J];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4 张新红;姜琳琳;;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5 李占喜;;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回顾、述评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法律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与语境补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2 彭欣;;从关联理论分析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和松散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周江平;;图形——背景理论在言语语用中的外化[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Z2期

4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亏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5 侯松;;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论发展方向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鑫;;英译《诗经·国风·关雎》语境关系与语言结构的顺应[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肖薇;韩江洪;;关联顺应与立法文本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吴琼;;基于词汇语用视觉的法律翻译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赵安;刘宇慧;;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体现——诗经英译案例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2期

10 肖晶;;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语的语用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宏;不同译者思维过程与职业能力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彦支;从顺应论看儿童文学翻译[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焦帅;顺应论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薛博;关于词义未完全表达的双向优选关联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顺吉;关联顺应参照下的专利摘要英译过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阚磊;从语境顺应看《狗儿爷涅i谩返挠⒁隱D];郑州大学;2011年

7 席丽娜;关联理论对英语新闻标题中词汇语用充实的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晓军;功能—语用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D];天津大学;2010年

9 吴萍萍;基于顺应论的翻译探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冯楠;多义词词义缩小和扩大现象的词汇语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2 戈玲玲;语境关系顺应论对词义选择的制约[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4期

3 陈新仁;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05年05期

4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5 宋旭,杨自俭;译者的原文理解过程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春柏;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的翻译理论——简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第二版)[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8 李怀奎,李怀宏;景观标识名称汉译英的语用等效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9 刘建刚,闫建华;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J];上海翻译;2005年04期

10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J];外语教学;199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毓林;语言学范畴的心理现实性[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2 刘金荣,崔芸;浅议区别字本义与词本义[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良止;;建国以来的语体研究[J];当代修辞学;1987年01期

4 王庆安;;认知语言学范畴观与原型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与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年01期

5 佚名;;美国州名的来源(下)[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5年05期

6 佚名;;美国州名的来源(上)[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4年12期

7 刘淑容;;认知语言学范畴观与英语词汇学习[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张鹏;;论艺术创作中的文脉问题[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王正;;修辞在速记工作中的作用[J];当代修辞学;1984年02期

10 史宝金;“浅层语义”与社会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J];修辞学习;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971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1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