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沉默”诗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27 23:28

  本文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沉默”诗学探析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沉默 言说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 身份建构


【摘要】:"沉默"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关键词,它与言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家试图厘清的核心问题。西方学界将"沉默"和言说置于二元对立的位置,在女性主义和少数族裔话语中,"沉默/言说"的二元对立与权力关系密不可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通过对"沉默"进行"文化语境化"和"历史语境化",指出"沉默"在颠覆二元对立和言说种族歧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极大推动了对"沉默"的研究。从亚裔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来看,"沉默"本身并不是消极的词汇,这不仅在于沉默的言说功能,还在于东方哲学中对于沉默的美学体认。正确认识"沉默"以及"沉默/言说"的辩证关系,对亚裔的族裔和性别身份建构有积极的影响。
[Abstract]:"Silence"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key word in the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discour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ds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issue of the theorists' attempts to clarify.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Silence" and speech are placed in the opposite position of two elements. In feminism and minority discourse, the two oppositions between silence and speech are inseparable from power relations.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points out that "Silenc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subversion of the two element opposition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tudy of "Silence" through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contextualization" of "Si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ian unique history and culture, "Silence" itself is not a passive vocabulary, which lies not only in the silent speaking function, but also in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ilence" and "silence / spee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thnic and gender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sian American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项目批号:NCET-11-085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再现、召唤、反抗——华裔美国小说中的身体书写研究”【项目批号:14YJC752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Her research interest is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English literature.Email:mirandapan@163.com早在1976年,汤亭亭在其小说《女勇士》中,通过故事女主人公“我”表达了对亚裔沉默的刻板印象的反抗:“我”对自己所代表的“沉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红芳新著《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出版[J];华文文学;2007年05期

2 由荣彬;;论福柯“作者死亡”观中主体的自我身份建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黄漫;;在希望之乡的身份探寻——解读《梦娜在希望之乡》中梦娜的文化身份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瑞恩·塞格斯;世纪之交的文学和文化身份建构[J];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5 管桑爽;;论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身份建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4期

6 刘丽娟;;休闲娱乐:身份区隔及建构的导航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小说中的身份建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志芳;;美国非裔戏剧家笔下的文化身份建构与彰显[J];戏剧文学;2010年07期

8 曾桂娥;江春媛;;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9 王建平;刘娇;;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红岩;林龙飞;;“想象”中的个人身份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辉宇;日本的自我认知与身份建构[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2 王p鷓,

本文编号:1343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3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