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里的身份——《宠儿》碎片化叙事策略下的黑人身份建构
本文选题:解构 + 碎片化叙事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S1期
【摘要】:美国奴隶制的劫掠给黑人带来了身心上的毁灭,历史的忘却使黑人将自我的个人历史隔断,主体文化身份变得模糊不清。莫里森通过碎片打破了文本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线性的叙事结构,描述了黑人从摆脱残缺的奴隶身份,到重新建构拥有完整自我和正常社会角色的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艰难历程,宠儿代表了身份必须重新追溯的历史,碎片实现了人物形象的建构。
[Abstract]:The plunder of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ught abou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struction of the Negro, and the historical oblivion caused the Negro to separate the personal history of himself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culture became blurred. Morrison breaks through fragments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and linear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of the text, describing the black man's status as a slave from the deformity. To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black American cultural identity with complete self and normal social role, beloved represents the history of identity that must be retraced, and the fragment rea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 image.
【作者单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明侠;;《宠儿》的人际意义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2 王远;;论小说《宠儿》的悲剧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谢娟;;《宠儿》的生存策略之记忆的讲述(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4 周欢梅;;关于《宠儿》中色彩的几点思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5 罗毅;;以基督大爱的视角解构《宠儿》人物的宗教身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罗毅;;虚构的真实——论《宠儿》文本的真实指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静婧;魏荣;;记号种种——简论《宠儿》中的母爱[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05期
8 王英;夏海玲;;小说《宠儿》中赛斯的母爱[J];新余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周晓兰;;论《宠儿》中创伤性的家庭形态[J];海外英语;2014年03期
10 顾金成;姜淑芹;;简析《宠儿》中的鬼魂隐喻[J];长城;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雷格;在爱与恨的边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宇;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李凡;他者的悲剧[D];延安大学;2015年
3 王灿;论《宠儿》中的哥特式因素[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东洁;《灶神之妻》与《宠儿》中的创伤表征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班洪玉;对《宠儿》中黑人生存状况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6 吕海鸥;[D];聊城大学;2017年
7 李浩宇;《宠儿》中的陌生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军;对小说《宠儿》的巴赫金式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陈红;论《宠儿》的叙事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迅;《宠儿》的文化诗学解读[D];温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2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3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