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
本文选题:诗化 + 隐晦 ; 参考:《北方论丛》2016年03期
【摘要】:隐晦哲学家德里达被认为是极富文学色彩的法国哲学家的最后一人,他与文学的渊源远不限于其对解构主义批评的影响及其少量的文学评论文本。贯穿其一生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凸显了他与文学的紧密联系,也是造就其隐晦哲学文本的重要原因。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的形成既与他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兴趣与经历有关,也与他与索莱尔斯等作家的交往紧密相连,更是德里达有意为之的结果。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主要体现为他对隐喻等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方式不仅获得了让·热内等专业作家的认可,更使其一度成为法国媒体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
[Abstract]:The obscure philosopher Derrid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last person of the French philosopher who is very literary. His origin with literature is far from his influence on deconstruction criticism and his few literary criticism texts. The way he wrote his literary philosophy throughout his life highlighted hi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iterature and wa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his obscure philosophical texts. The formation of Derrida's literary philosophical writing styl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his reading interest and experience in his youth,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his communication with writers such as Sol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Derrida's intention to do so. Derrida's literary philosophy is mainly embodied in his use of metaphor and other literary writing techniques. Derrida's literary philosophy not only won the recognition of Jean Ren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writers, but also made him a popular candidate for the French media to predict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15YJA7510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暨南启明星计划)(15JNQM004)
【分类号】:I565.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盛宁;;思辨的愉悦——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启示之二[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00期
2 陈晓明;;“药”的文字游戏与解构的修辞学——论德里达的《柏拉图的药》[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3 陈晓明;;被劫持的文学性——德里达关于“残酷”文学性的论述[J];南方文坛;2007年02期
4 B. 史密斯,单继刚;德里达的学位:一个荣誉问题[J];世界哲学;2005年02期
5 尚杰;“看不见的现象”暨“没有宗教的宗教”——再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J];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6 叶秀山;;意义世界的埋葬——评隐晦哲学家德里达[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雪梅;张振谦;;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J];北方论丛;2016年03期
2 戴登云;;解构理论的东渐与中西思想交通的时代错置性[J];当代文坛;2015年04期
3 杜茂生;;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文学性”问题的理论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杨沉;张家武;;对网络阅读的理性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年01期
5 杨沉;张家武;;为网络阅读正名[J];图书馆;2012年05期
6 黄旺;;形而上学的在场,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从解释学的立场看《声音与现象》中的内在断裂[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06期
7 黄旺;;试论伽达默尔对意识哲学内在性的突破——与德里达相对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兵;;德里达解构思想探源[J];前沿;2012年05期
9 周廷勇;;文字的“毒性”与教育的作为——试析苏格拉底的教育观与其文字观的内在关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兴文;;多重视野中的镜像——国内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述贵;大众趣味的文学化引导——从三篇通俗小说谈起[J];当代文坛;1989年05期
2 徐公持;;谈“杂文学化”与“边缘化”[J];文学遗产;2008年01期
3 甘万莲;试论神话的文学化[J];思想战线;1985年06期
4 杜文平;;西王母会君故事的文学化历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方英文;;试论“泛文学化时代”的文学——在商洛学院的演讲[J];商洛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韩春萌;;广告写作中的通俗化与文学化[J];阅读与写作;2009年07期
7 张纯辉;;唐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分析[J];长城;2009年12期
8 旷新年;制度化的文学与文学化的制度[J];天涯;2003年03期
9 李夫生;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高为;;应用体文学化的范本[J];文学自由谈;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耀国;新闻文学化并非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宁高宁;中国企业的文学化思维应该改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李师东;关注“泛文学化”的图书出版[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李师东:关注“泛文学化”的图书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吴锡平;史学的文学化表达之后[N];文艺报;2006年
6 王泉根;小学教辅儿童文学化趋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宁高宁;企业的文学化思维应改变[N];人民日报;2006年
8 盖云飞;触摸城市的灵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台湾国光剧团艺术总监 王安祈;走京剧文学化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李学斌;儿童文学可否“商业化写作”[N];文艺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尹玫淑;论广告语言的文学化问题[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刘煜瑞;数学教育文学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莉丽;文学化哲学初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田小中;中古启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00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