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世界—巴赫金对话理论下分析富恩特斯小说《奥拉》
发布时间:2020-03-23 09:40
【摘要】:中篇小说《奥拉》是墨西哥文学巨匠卡洛斯·富恩特斯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哥特式的神秘氛围,第二人称的使用手法,扑朔迷离双重人物身份的探寻,以及交错的时空结构,让这部小身躯的作品有着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而发表于上个世纪的前苏联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正是帮助我们拨开迷雾,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小说,并梳理分析《奥拉》的钥匙。对话理论植根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哲学关系,深入研讨文学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对话是语言,文化,社会乃至人类本身的存在方式及最终目的。因此,本篇论文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框架,从小说第二人称使用手法出发,分析多重对话的可能性,探讨作者富恩特斯与小说其他作者之间的对话,以及小说时空叙事中的对话,并且挖掘在小说对话背后“自我”和“他者”之间的深刻关系。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以及小说《奥拉》的概括介绍,小说《奥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对巴赫金对话理论进行概述,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溯源及其哲学、语言学及社会学的三个层面,并讨论巴赫金和富恩特斯之间的关系,把握对话理论的本质。第二章,在对话框架下深入分析小说《奥拉》的对话性:探讨第二人称手法使用下的多重对话的可能性及不同的解读方式;分析富恩特斯与小说其他作者之间的对话及对小说主题上的共建;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挖掘小说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中的对话性。在对话理论指导下,在不同的层面上实现对小说的深入分析。第三章,基于对话理论,深入到哲学层面分析自我和他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承认他者的存在,是实现自我存在的必需环节,从而探讨《奥拉》中各种不同声音的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对立和寻找。通过对于墨西哥独特的历史进行分析,挖掘富恩特斯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视角。最终得出结论:对于《奥拉》而言,不论是作品内部的人物,还是它所折射的生命个体,民族身份或是历史,“自我”与“他者”的共存,众声平等的对话都是人类存在的核心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31.074
本文编号:259654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3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蕊;;卡洛斯·富恩特斯:《奥拉》的作者们[J];文艺争鸣;2015年07期
2 高军;;试析富恩特斯小说《奥拉》的时空交错叙事艺术[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6期
3 滕威;;那个既远且近的大陆和时代——从卡洛斯·富恩特斯说起[J];南风窗;2012年14期
4 朱语丞;;她想要什么?——《奥拉》的结构主义神话学解读[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5 王铭玉;;符号的性质及对话理论——巴赫金思想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6 邱华栋;;卡洛斯·富恩特斯的文学大壁画:《时间的年龄》[J];作家;2010年19期
7 袁文丽;;在对话中传播 在传播中对话——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传播学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祁晓冰;;对话:人的存在特性——论巴赫金的对话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9 刘蕊;;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中的“他者”意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卢云;有限空间 无限想像——谈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小说《奥拉》的魅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小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顾倩;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博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6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