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谭恩美小说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

发布时间:2020-03-24 01:07
【摘要】:谭恩美(Amy Tan)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作家。纵观谭恩美的小说创作,从1989年的处女作《喜福会》,到后来相继出版的《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等作品都隐含着谭恩美创作的共同主题: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探寻。谭恩美在思索人生命运之时,基于其美籍华人的双重身份和中西文化的双重积淀,她对命运的理解又蕴含着中西方文化因子的调和。因此,在谭恩美的小说创作中显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交织的独特而复杂的命运观。 纵观学术界对谭恩美的研究,其批评视角多集中在作家及作品人物的族裔身份归属及女性性格特点上,而对谭恩美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的关注则稍显不够。本论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东方宿命观和西方自由思想,从跨文化角度对谭恩美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进行宏观式的概括和微观式的透视,在认真梳理其命运观形成脉络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中所暗含的中西文化因子,挖掘小说文本所显现出来的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以求更为深刻地理解谭恩美及其创作,为当代学界对谭恩美的研究做一点新的尝试。 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首先对国内外谭恩美研究现状做出整体性阐述,进而确立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的排斥两大方面切入,探讨谭恩美小说中生命个体的自我迷失,进而分析处在迷失困境中的生命个体对人生命运的叩问和生命意义的找寻。第二章解析小说中深陷困境的生命个体在思考命运时所显现出来的东方宿命意识。本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谭恩美人生经历,分析其小说创作中宿命意识的成因、具体表现以及人生指导意义,进而挖掘出文本中宿命样态的东方神秘色彩。第三章研究小说人物对人生命运的领悟,即困境中的自我拯救。本章结合西方自由思想,梳理文本中自我拯救的具体范式,同时对个体拯救的内在驱动力进行深入解析。正文部分的三章以递进方式阐述了谭恩美小说创作的命运观:面对困境,相信东方宿命论,肯定生命中存在无法摆脱的宿命定数,从而坦然地直面和承担困境;秉承西方的自由精神,勇敢地与困境抗争,进行自我选择,完成自我拯救,实现生存的价值意义。结语部分对谭恩美命运观的当代启示意义进行了展望,谭恩美小说中的命运观所传达的“直面困境”、“自救”的精神无不给现代人以深思和启迪。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非凡;;信息资讯时代的小说叙事[J];五台山;2011年05期

2 都娟;张军;;解读谭恩美作品的中国文化情结[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3 肖腊梅;;是女性主义,不是东方主义——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4 陈红霞;刘小英;;变换的角色 不变的功能——浅析谭恩美的《灶神之妻》[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5 李升炜;;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张仁霞;;《接骨师之女》中母亲“路玲”人物形象语料库解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李军均;曾垂超;;论宋代小说的雅俗之变及其文化精神[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晓平;;从“隐身”、“失声”到奋力抗争——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作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庄萱;;婚恋母题与变态心理——京派女作家小说叙事深层结构的艺术透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岚;;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炎秋;;诗歌叙事与小说叙事(提纲)[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思和;;寻求岩层地下的精神力量——读罗伟章的几部小说有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刘绍信;;阿成小说叙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周冰心;;边际与突围——一个正在崛起的文学“代内单元”现象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9 斯炎伟;;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论新时期以来小说的叙事革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张庆国;异军突起的临沧小说[N];云南日报;2010年

3 卿建英;构建小说的理论形态[N];文艺报;2011年

4 比目鱼;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N];东方早报;2011年

5 ;“思想与风格”[N];吉林日报;2011年

6 王子未;华裔作家谭恩美:教你面对他人苦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谭恩美幽灵小说登上畅销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翻译乎?改写乎?“译写”模式惹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李侠;《接骨师的女儿》[N];文艺报;2002年

10 [美国]沈宁;谎言与真话[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冯鸽;晚清非写实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新明;《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荆亚平;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萍;论谭恩美小说叙事中的凌驾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烨琳;时间之流与生命之舟[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文苑;“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尹永华;小说叙事与舞台交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岩;安妮塔·德赛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沙沙;谭恩美《拯救溺水鱼》里的游客凝视与霸权心态[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宋芳;论谭恩美小说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D];江南大学;2011年

8 沙莎;中国饮食文化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中建构的第三空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葛兰;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李海;东干小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变异[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7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7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