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恩美小说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非凡;;信息资讯时代的小说叙事[J];五台山;2011年05期
2 都娟;张军;;解读谭恩美作品的中国文化情结[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3 肖腊梅;;是女性主义,不是东方主义——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4 陈红霞;刘小英;;变换的角色 不变的功能——浅析谭恩美的《灶神之妻》[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5 李升炜;;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张仁霞;;《接骨师之女》中母亲“路玲”人物形象语料库解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李军均;曾垂超;;论宋代小说的雅俗之变及其文化精神[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晓平;;从“隐身”、“失声”到奋力抗争——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作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庄萱;;婚恋母题与变态心理——京派女作家小说叙事深层结构的艺术透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岚;;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炎秋;;诗歌叙事与小说叙事(提纲)[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思和;;寻求岩层地下的精神力量——读罗伟章的几部小说有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刘绍信;;阿成小说叙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周冰心;;边际与突围——一个正在崛起的文学“代内单元”现象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9 斯炎伟;;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论新时期以来小说的叙事革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张庆国;异军突起的临沧小说[N];云南日报;2010年
3 卿建英;构建小说的理论形态[N];文艺报;2011年
4 比目鱼;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N];东方早报;2011年
5 ;“思想与风格”[N];吉林日报;2011年
6 王子未;华裔作家谭恩美:教你面对他人苦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谭恩美幽灵小说登上畅销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翻译乎?改写乎?“译写”模式惹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李侠;《接骨师的女儿》[N];文艺报;2002年
10 [美国]沈宁;谎言与真话[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冯鸽;晚清非写实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新明;《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荆亚平;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萍;论谭恩美小说叙事中的凌驾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烨琳;时间之流与生命之舟[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文苑;“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尹永华;小说叙事与舞台交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岩;安妮塔·德赛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沙沙;谭恩美《拯救溺水鱼》里的游客凝视与霸权心态[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宋芳;论谭恩美小说中西文化交织的命运观[D];江南大学;2011年
8 沙莎;中国饮食文化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中建构的第三空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葛兰;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李海;东干小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变异[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7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9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