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修辞特性

发布时间:2020-08-26 10:03
【摘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是读者认识人物的开端,读者通过人名通常会形成自己对该人物形象的初步判断。因此,文学中的人物姓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给人物命名是作家进行创作时需要首先解决的事情。文学作品中的人名还服务于作家的写作目的,因为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某种意图或鲜明或隐晦地倾注在人物姓名上。给人物命名成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新颖的人物姓名会给作品带来独特魅力,一旦读者悟出其间妙处,会不禁拍案叫绝。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中的人物姓名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社会现实制约着小说人物的命名。同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也会丰富现实中的人名系统。文学中的人名承担着传递各项信息的使命,因而,作家们会根据作品内容、作品风格等方面因素,使用各种语言修辞手段打造出意味深远的人名。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人名在社会中,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有的还成为先例名的一部分。本论文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使用艺术,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名反映出的修辞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修辞效果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形成全新的认识,意识到“小符号中有大内涵”,为读者开辟全新的文学作品阅读认知视角。本论文由引言、主体(三章)、结论、参考文献共四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概述学术界针对该论题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目的、主要任务、创新之处与研究的现实意义。论文第一章解释人名的概念,分析俄罗斯的人名系统,阐明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人名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紧密相关,但同时,它们又互相区别:现实中人名的含义与人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而文学中的人名却往往与人物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论文第二章从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修辞格三个不同角度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名的修辞特点进行分类总结。在语音修辞中,语音象征性、韵律、声音的悦耳或不和谐、拟声、同音和谐音等在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人名中都有所反映。就词汇修辞特点而言:一方面,构成文学作品中人名的词根有褒贬之分,另一方面,俄罗斯人名可添加不同的词缀,因此,通过作品中的人名表象,读者便能提前获知作家或说话人对被命名人的态度。有些人名还体现出修辞格视角中的隐喻、借代、对偶等特点。论文第三章旨在归纳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名起到的修辞作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在作品内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作品内部,人名主要起到传递人物或作品相关信息的作用;跳出某一部具体作品的范围,在作品外部,它们成为先例名的主要来源,有时还会起到解构的作用。结论部分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诚然,本论文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分析尚显粗浅,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淑萍;;文学作品中的误译浅析[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庆全;;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忘记历史——浅议阅读文学作品时应有的历史观[J];教育革新;2005年02期

3 刘芳;;浅析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8年07期

4 胡茜;;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方言现象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5 王鹏娟;;英国文学作品中茶文化解读[J];福建茶叶;2016年07期

6 蔡霖楠;季萍;;田野里的秋天[J];小学生作文;2017年18期

7 周煜翔;;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J];新课程(下);2017年09期

8 董雯;;论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及其利弊[J];文存阅刊;2018年03期

9 陈小华;;文化差异视角下我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14期

10 黄关融;严淳淳;张玮;;文学作品教学解读的方法探究[J];北方文学;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卫东;;文学作品教学中要重视朗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 2)[C];2015年

2 田来喜;;文学作品中眼神传情的奥妙[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2006年

3 姜佳伟;尹令怡;王俊岩;徐佳炜;;从莫言的文学作品《红高粱》的翻译策略探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C];2015年

4 杨宝珍;;母爱,永恒的主题——母爱在冰心文学作品的再现[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5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6 邓启仲;;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是深化学生思想情感的过程[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7 朱寿兴;;文学作品、文学活动与文学美学的逻辑起点问题[A];东方丛刊(2008年第3辑 总第六十五辑)[C];2008年

8 许祖贵;;浅谈怎样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9 曾自萍;;怎样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10 曾自萍;;怎样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颖 杨雪;在希望中前行[N];人民政协报;2016年

2 李婧璇;唯有内容是根本[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3 书评人 张石山;文人趣味 着墨无痕[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4 华安;纠错“假课文”更具教育意义[N];新农村商报;2017年

5 栗月静;文学作品中的名侦探与吃[N];浙江法制报;2017年

6 书评人 陈嫣婧;“偷懒+成功学”模式并不能让你读懂经典[N];文汇报;2017年

7 记者 樊文;马伯庸:作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状态[N];国际出版周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孙喜保;中国需要更多的工业文学作品[N];工人日报;2017年

9 曹文轩;真正的幻想文学[N];新华书目报;2017年

10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白建国;创作精品力作 繁荣吴忠文艺[N];吴忠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沁;探索文学作品应用的教学新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刘桃冶;福克纳文学作品伦理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余宏;论“过度诠释”[D];扬州大学;2012年

5 刘春伟;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晓宇;元结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金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修辞特性[D];南京大学;2018年

2 宝音陶格陶呼;蒙古国文学作品与中国蒙古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3 黄丽芬;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章璐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选择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钰;体现文学性的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孙文竹;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伍海燕;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功能及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小妹;哈尼族传统文学作品女性形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10 马静;民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江南乡村社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5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05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