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映射论视角下《路》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0-08-26 13:42
【摘要】: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其简洁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情节建构是他创作中的关照点。2006年,他的作品《路》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奠定了科马克·麦卡锡的文学地位。《路》讲述了一场大灾难之后,一对父子历经磨难向南方寻找温暖的求生历程。小说中,原有的世界已被毁灭,一切都失去了秩序。小说情节简单,却有丰富蕴意。因此,该小说充满着启示意味。目前,国内外众多评论家和批评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该部作品:有的运用象征手法对其进行阐释,有的从寻找圣杯的角度进行探讨,有的从互文性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还有学者从创伤理论视角对故事进行研讨的。本篇论文尝试运用认知诗学中的映射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三个维度对《路》进行研究,即:《路》中的人物化映射,《路》中的人物关系映射和《路》的文学寓意映射。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章。引言介绍了科马克·麦卡锡和他的《路》,《路》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映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聚焦《路》中的人物,通过映射分析,解读文本中父亲性情中的悖论特质,儿子的伦理困境和小人物的堕落。第二章通过映射分析,探讨《路》中的人物关系,着重分析了父亲与母亲的婚姻关系,父与子的关系以及父亲与小人物的关系。第三章分别从感知指称、语篇指称和结构指称作为切入点,分析《路》中的文学寓意。在感知指称方面,凸显父亲的心智状态,通过映射,揭示出父亲“假”存在与“真”隐身的对立,指出“隐身”的深刻寓意,即:人性的缺失。在语篇指称方面,凸显父与子人称代词的无主体性,通过映射,挖掘出小说的潜文本,即:人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结构指称方面,通过“路”的意象图式映射,折射出“路”的深刻寓意,即:人生是一场旅行。结论部分指出映射理论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和文学寓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映射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解读主要人物的特征,深入地洞悉人物关系,深刻地剖析《路》的文学寓意。映射论再现了语言的“能指”功能,深化了语言“所指”的感知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靖炎;李学明;;麦克科马克集团在开采海底砂[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8年06期

2 ;《经营诀窍》将出版[J];技术经济信息;1988年04期

3 L.R.;芥子;;世界问候日:问候无障碍[J];疯狂英语(中学版);2013年11期

4 D.Dickson;;科马克谈CT扫描仪[J];世界科学译刊;1980年02期

5 晓红 ,晓芹;多谋善断方能克“敌”制胜——外贸谈判技巧36法(Ⅱ)[J];机电国际市场;1995年11期

6 翁俊;;科马克·麦肯锡小说《路》中“希望”主题的解读——基于萨特后期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希望”的哲学论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周陈;;国际体坛最有权势的人[J];英语沙龙;2003年07期

8 吴明;;识别人的要诀[J];中外管理;2003年06期

9 李聿声;CT的临床应用和展望[J];吉林医学;1982年01期

10 李聿声;CT扫描的临床价值和缺欠[J];日本医学介绍;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飞;;带着灯泡旅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夷山;圣菲研究所中的科学艺术大碰撞[N];科技日报;2017年

2 李学军 严锋;利比亚交出违禁武器[N];中国国防报;2004年

3 记者 赵毅 李学军;美国 呼吁朝重返六方会谈[N];人民日报;2006年

4 ;美国务院网络吹风会遇冷[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赵毅邋李学军;美国对朝鲜发表反恐声明表示欢迎[N];人民日报;2008年

6 赵毅;美国拒绝与伊朗举行副外长级会谈[N];人民日报;2007年

7 徐启生;美国伊朗拟再讨论伊拉克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李学军邋赵毅;就伊拉克安全问题,美国愿与伊朗会谈[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美国重申不支持“台独”[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邋王薇 尹南 张笑然 赵毅 李学军;玻委相继驱逐美大使 美随即采取相应措施[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艳格;映射论视角下《路》的解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齐永冉;英雄的历程[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柴坤;对科马克·麦卡锡《穿越》的环境伦理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肖冠华;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雪艳;科马克·麦卡锡《边疆三部曲》中的生态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丹;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中的暴力与权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马丽;从解构到建构—解读科马克·麦卡锡《路》[D];新疆大学;2014年

8 袁美萍;论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文化记忆[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陶然;汉译科马克·麦卡锡之《路》(节译)[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海娇;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不确定性[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5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05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