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
本文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勒发表于1961年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派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国内对它的译介最早开始于"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后,在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开始大量译介该著作,出现了多种译本。该小说也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第二十二条军规》 译介 接受 影响
【基金】:安徽工业大学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QZ200931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我国,“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一个新名词,已经是家喻户晓并进入词典,意为“难以摆脱的困境”、“两难境地”及“左右为难”等。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下文简称《军规》)在中国也有很大的读者群。上世纪末,进行百年总结的中国读书人对世界文学进行了百年百部的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玲云;;《五号屠场》的荒诞艺术与主题深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黄季英;象征主义与意象主义在中外文坛上的发展与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君羊立;《红字》的象征手法与霍桑的文学观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杨仁敬;林莉;;互文文本中隐现的现实[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郭红;《五号屠场》中荒诞的人物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游南醇;;黑色幽默小说中的语言游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孙会军;;新时期之初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的接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苏世芬;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段鸣鸣;;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南方;从《圣露西节之夜》看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现代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5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6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7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舒莺;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詹先琦;化史为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昌凤;论现代艺术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蒲立;所罗门之歌[D];四川大学;2005年
6 姚建新;小说《信使之函》的修辞手法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7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许文茹;把混乱带给秩序[D];兰州大学;2006年
9 左亚琴;《爵士乐》后现代叙事手法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爱华;《白噪音》中所体现的消费社会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蕊;;二十世纪外国童话在中国的译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王丽;;论《第二十二军规》中陌生化手法的巧妙运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孙立春;李蕾;;芥川文学在华译介九十年之反思——从接受美学出发[J];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4 甘丽娟;;《先知》:林锡嘉偶遇纪伯伦的因缘[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5 杨金才;于雷;;中国百年来马克·吐温研究的考察与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贤;;幽默为何是“黑色的”?——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哲理与象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均 袁楠;重视现当代作品的筛选、译介[N];文学报;2002年
2 杨仁敬;走近美国后现代派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止庵;谈翻译[N];北京日报;2001年
4 叶舒宪;《埃达》与北欧神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俊;我国东欧文学研究“断档”[N];文学报;2002年
6 侯丽华;翻译家眼中的卡尔维诺[N];深圳商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俞小石;外国文学研究亟待突破[N];文学报;2002年
8 吴劳;谈谈全息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郭延礼;雨果作品在近代中国的传播[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曹影;“北风的背后”什么样[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青;斯·茨威格在中国(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张静;雪莱在中国(1905-1937)[D];复旦大学;2012年
5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阮氏妙龄;越南当代文学的“他者”与“同行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合作原则的违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志慧;评析《第二十二条军规》及其中译本[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丹;简析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及写作手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国繁;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青;论索尔仁尼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长庆;混沌中的理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冯舒奕;时隐时现的福克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曹丹丹;理解约瑟夫·海勒[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娜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会话含意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丁红月;《第22条军规》的系统功能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