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与俄苏文学中的“乡村—城市”问题
本文关键词:路遥与俄苏文学中的“乡村—城市”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村——城市”问题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为路遥与俄苏作家所共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作家所描绘的城乡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意义上的乡村与城市。本文力图揭示路遥与俄苏文学中对于乡村与城市文化以及两者冲突的认识与理解。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现状、目的以及方法。第一章探讨的是传统价值的失落与坚守。艾特玛托夫与路遥在创作中都推崇与赞美传统价值。不同的是前者从哲理性层面进行思考,将传统价值与人性之善联系在一起,对于现代文明保有一份警觉。后者则显出一种价值困惑。路遥既赞美传统,又向往现代,这显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广大乡村青年的真实心态。第二章讨论的是中俄作家对于土地的复杂情感。拉斯普京与路遥都深深眷恋着故乡。前者为俄罗斯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岌岌可危的处境所担忧,坚定地捍卫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后者在赞同之余,也渴望中国乡村能尽快融入现代化进程,因此展开了对于传统文化落后面的批判。路遥创作中的内在矛盾反映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第三章通过对路遥笔下的乡村与城市女性形象,分析作家对于城乡文化的理解。即乡村文化象征着美德而城市文化象征着物质。作家既希望乡村女性如安娜·卡列尼娜一般追求现代性,又希望其能如达吉亚娜一样遵循传统道德准则,这显示出路遥创作中的内在矛盾。第四章讨论的是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困境与出路。特里丰诺夫将城市塑造为异于代表着真诚、善良的乡村的“他者”形象,对于都市生活中的市侩现象进行了严厉批判。舒克申的作品生动表现了城市异乡者的尴尬处境与精神困境。路遥笔下的进城青年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在一起,通过奋斗融入都市,通过传统美德赢得现代社会的认可。这正是路遥为城市异乡者在现代生活中所设计的出路,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路遥 俄苏文学 城乡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法10-14
- 第一章 传统价值的失落与坚守14-23
- 第一节 受现代意识冲击的乡村传统14-17
- 第二节 乡村传统价值的作用17-19
- 第三节 “现代反思”下的价值困惑19-23
- 第二章 对于土地的眷恋与批判23-42
- 第一节 土地——俄罗斯农民的精神家园23-27
- 第二节 中国乡村的温情牧歌27-33
- 第三节 文化坚守的意义所在33-37
- 第四节 文化批判的伦理歧境37-42
- 第三章 城乡文化的冲突与对立42-53
-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落后面的批判42-45
- 第二节 对传统道德的认同与反叛间的二律悖反45-48
- 第三节 本质化的城乡文化冲突48-53
- 第四章 城市异乡者的困境与出路53-74
- 第一节 城市的“他者”形象53-59
- 第二节 城市文化的强势地位59-63
- 第三节 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困境63-68
- 第四节 进城农民的精神蝉蜕68-74
- 结语74-77
- 主要参考文献77-81
- 后记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大军;;想起路遥[J];教育与职业;2003年24期
2 王卫平,栗丹;论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高建群;;路遥写两部大作的一些情况[J];文学教育(下);2007年12期
4 成丽丽;侯业智;;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综述[J];小说评论;2008年04期
5 徐继英;;论路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6 詹歆睿;;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詹歆睿;;从读者的阅读与接受看“路遥现象”的存在[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凤芹;;以接受美学探析路遥小说魅力之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詹歆睿;;“路遥现象”形成原因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21期
10 蒋少轩;肇奇松;;路遥作品浅析[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帆;;《路遥知马力》与民间交友观[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2 莫怀戚;;写作必须让我愉快[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芳闻;社会各界援助路遥家人[N];文艺报;2007年
2 石志勇;陕西作协发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亮;路遥:在城与乡的明灭之间守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申沛昌;路遥:一个令陕北人感到无限荣耀的作家[N];延安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媛媛;清涧县征集路遥纪念馆陈列物品[N];榆林日报;2010年
6 杨杰;面对困难 她选择自强不息[N];开封日报;2007年
7 冯东旭;榆林采取措施解决路遥亲属家庭困难[N];陕西日报;2007年
8 李建军;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N];文艺报;2007年
9 石志勇;陕西作协和媒体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春生 杨旭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N];延安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自强;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河南大学;2008年
2 于丽萍;“路遥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王搏;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蒋晓丹;路遥的《人生》英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勤余;路遥与俄苏文学中的“乡村—城市”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蕾;论路遥小说中的意象符号和关键词[D];青岛大学;2009年
7 余雪霁;欲望书写:路遥作品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梅学;路遥小说的精神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晓丽;试论路遥小说的悲剧爱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蓉;逃离与回归——路遥创作心理走向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路遥与俄苏文学中的“乡村—城市”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