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青春咖啡馆》的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22:09

  本文关键词:《青春咖啡馆》的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春咖啡馆》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颇具代表性,小说利用城市空间的位移描写了一群忧伤的年轻人游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在酒吧咖啡馆驻足的故事。文本中出现了许多酒吧咖啡馆、街道广场等空间场所,小说人物在巴黎的行走轨迹形成了错综交织的空间路径,通过空间场所的转换与空间路径的巧妙连接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神奇巴黎的故事。空间在《青春咖啡馆》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在小说情节贯穿、结构组织、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方面有重要意义。巴黎公共与私人空间的不同属性也赋予小说独特的魅力。本文借鉴空间叙事学和空间诗学等理论对《青春咖啡馆》的文本进行细读,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莫迪亚诺的创作概况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青春咖啡馆》的鲜明特色是蕴含了丰富的空间元素,但从空间角度解读的较为不足,拟从空间视域对《青春咖啡馆》进行观照。第二部分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了《青春咖啡馆》的空间叙事功能,分四点论述。首先,露姬、大学生、盖世里等人在孔岱咖啡馆相遇之后离开,形成了“邂逅——离开式”的情节模式。在孔岱咖啡馆的召唤下,他们意识到了空间对人的限制性,于是开始逃离,企图寻找另一种高远的生活,形成了“逃离——寻找式”的主题模式。其次,小说中多次出现“桥”与“门”、“窗”与“地平线”等意象形成了“绝望——希望式”的象征性意象,暗示人生的不同际遇。“桥”与“门”隐喻了人生中无可奈何的阻隔与绝望,“窗”与“地平线”象征着黯淡人生的微茫希望。再次,《青春咖啡馆》采用四个叙述者自述故事的方式形成了“橘瓣式”的空间叙事结构,从中勾勒出了保龄的固定点地图、盖世里的侦探路径、露姬的人生轨迹和罗兰的追忆历程。露姬短暂的一生也折射出了他们的人生。最后,利用特定空间场所来表现人物个性,如舒罗公寓的空旷压抑象征人物的冷漠无趣,这是空间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第三部分结合空间诗学与空间文化理论分析了《青春咖啡馆》的空间形式。小说描写了巴黎都市两种空间类型: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包括以咖啡馆酒吧为代表的内部空间和以街道广场为代表的外部空间两种。内部空间的开放性、陌生性与混杂性并存的属性带来了交流的便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在《青春咖啡馆》中不仅具有“道路时空体”的功能,而且是巴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呈现出独立的美学价值。私人空间以公寓和宾馆为主要存在形态,私人空间空旷冷漠且缺乏温情,露姬等人从小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这种空间局限性促使他们寻找自我,展现了大都市人群精神上无所皈依的境遇。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青春咖啡馆》中人物面临的被边缘化与无家可归的处境。远离中心游走于巴黎都市的边缘使他们形成了以焦虑之情为主的空间体验,家宅的缺失导致他们缺乏爱与关怀,只能终其一生在巴黎孤独徘徊,寻觅自我。《青春咖啡馆》承载了莫迪亚诺复杂的巴黎情结,这也是莫迪亚诺许多小说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青春咖啡馆》 空间叙事功能 空间类型 空间处境 空间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5.0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莫迪亚诺生平与小说创作概览9-10
  • 1.2 莫迪亚诺的作品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10-11
  • 1.2.2 国内研究11-13
  • 1.3 研究视角与过程13-15
  • 2 多元化的空间叙事功能15-31
  • 2.1“逃离——寻找式”的主题模式15-20
  • 2.1.1 逃离绝境16-18
  • 2.1.2 寻找幸福18-20
  • 2.2“绝望——希望式”的空间意象20-24
  • 2.2.1“门”与“桥”:阻隔的隐喻20-22
  • 2.2.2“窗”与“地平线”:希望的象征22-24
  • 2.3“橘瓣式”的空间结构24-29
  • 2.3.1 保龄的固定点图25-26
  • 2.3.2 盖世里的侦探路径26-27
  • 2.3.3 露姬的人生轨迹27-28
  • 2.3.4 罗兰的追忆线索28-29
  • 2.4 特定空间表征人物性格29-31
  • 3“开放——封闭式”的空间类型31-43
  • 3.1 巴黎都市公共空间31-38
  • 3.1.1 内部空间:酒吧与咖啡馆31-35
  • 3.1.2 外部空间:街道与广场35-38
  • 3.2 巴黎都市私密空间38-43
  • 3.2.1 封闭空间:公寓与宾馆38-40
  • 3.2.2 半封闭空间:书店与办公室40-43
  • 4 异化的空间处境与体验43-57
  • 4.1 身处边缘——都市无名者的焦虑之情44-51
  • 4.1.1 边缘处境44-47
  • 4.1.2 焦虑之情47-51
  • 4.2 无家可归——都市漂泊者的孤独之旅51-57
  • 4.2.1 家宅缺失51-53
  • 4.2.2 孤独之旅53-57
  • 结语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布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迪亚哥;;新版愤怒的小鸟[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2年02期

2 ;《被解放的迪亚戈》[J];八小时以外;2012年11期

3 ;长不大[J];电影文学;2000年02期

4 ;画页[J];电影文学;2002年07期

5 ;国际艺讯[J];美术观察;2008年08期

6 小派;;娜迪亚的村庄——很多路的尽头都有一个村庄[J];文学少年(小学);2006年10期

7 Shally;迪亚当的“东方缘”[J];航空港;2004年05期

8 王艺涵;;调侃与致敬——从反讽语境下的《被解放的迪亚戈》说起[J];作家;2014年09期

9 吕同举;;卡迪亚没有走[J];东北之窗;2012年06期

10 冯欢;李樱;;无国界医生 迪亚拉 苦难面前,人无法掉过脸去[J];三月风;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冬;;莫迪亚诺小说中的“身份遗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格瑞迪亚·格瑞西亚·阿拉扎,80岁 决定成功[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杰;迪亚兹赢得复出战胜利[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光;迪亚天天马德里独立上市[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颜菊阳;障碍重重“遭弃”迪亚天天如何走好中国路[N];中国商报;2011年

4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周雪f3;迪亚天天遗留门店现接盘乱象[N];北京商报;2014年

5 曹丹红;莫迪亚诺:写作好像是一种驱魔行为[N];深圳特区报;2014年

6 姜海佳;莫迪亚诺的巴黎情结[N];文艺报;2014年

7 诗人 作家 文化批评家 徐江;莫迪亚诺:我写作,,因为这是我唯一会做的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许民彤;莫迪亚诺的文学母题与人类精神表达[N];团结报;2014年

9 陈华文;莫迪亚诺编织出的一条“地平线”[N];光明日报;2014年

10 秋月白;属于另一代人的莫迪亚诺[N];深圳商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俪俪;论莫迪亚诺“德占三部曲”中的小说创作原型[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罗成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英汉译本的功能语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晓青;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身份”主题[D];宁夏大学;2016年

4 邹翔;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和苏童“逃离与寻找”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李兵兵;莫迪亚诺小说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郑慧;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磷光现象”[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吴玉娇;莫迪亚诺小说寓言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江远凌;莫迪亚诺小说《凄凉别墅》的逃离主题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9 张倩;试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意象[D];海南大学;2016年

10 罗晓娟;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中国的接受[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青春咖啡馆》的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3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