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0:5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西民歌的传播方式已由田间地头的口耳相传,发展为借助电影、电视、网络等先进电子媒介技术的信息化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民歌为了突破自身的限制和寻求自身的发展。对于广西民歌有别于以往传统口耳相传的传播的信息化传播新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并探讨广西民歌信息化对广西民歌的发展有何影响,能否持续,以及广西民歌能否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广西民歌信息化传播的概述。首先对广西民歌信息化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其次对广西民歌信息化的表现平台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不同平台广西民歌呈现的不同方式。第二章对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第一章的广西民歌信息化传播的现状,从中总结目前广西民歌信息化所呈现的特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广西民歌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对广西民歌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第四章主要阐述广西民歌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对策,提出未来广西民歌信息化亟待建设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现状和表现
第一节 广西民歌信息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各信息平台上广西民歌信息化现象
一、音像CD制品
二、电影、电视娱乐节目
三、即时互动交友软件:QQ群和微信群
四、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
五、网络社交平台:论坛和贴吧
六、专门性的音乐网站
第二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特征
第一节 民歌表现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民歌内容传播的全面性
第三节 民歌信息化的虚拟性
第四节 民歌信息化的自由性
第五节 民歌信息化的开创性
第三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对民歌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促进广西民歌永久性的保存
第二节 扩大广西民歌的传播空间
第三节 增强广西民歌传播的话语权
第四节 创造广西民歌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第一节 广西民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民歌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重视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
第二节 广西民歌未来发展对策
一、民歌自身要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要完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J]. 杨瑾.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2)
[2]“文化研究”视野下民歌节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志雄. 传播与版权. 2017(06)
[3]对当下文化生态的思考(一)——从民歌仪式化表达的意义生成功能谈起[J]. 向一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3)
[4]“互联网+”时代京族民歌传承发展思考[J]. 刘婧.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5]广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探析[J]. 李珊珊. 音乐创作. 2016(06)
[6]现代媒体传播中的广西歌圩文化探析[J]. 韦芳. 戏剧之家. 2016(07)
[7]广西民歌的美学特征[J]. 蓝静. 音乐创作. 2016(03)
[8]浅谈民歌传承与现代信息媒体的结合[J]. 李曦. 音乐时空. 2016(02)
[9]“文化生态壁龛”:南宁民歌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J]. 王鑫安. 音乐时空. 2016(02)
[10]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方式——以广西电视台音乐节目为例[J]. 杨华. 视听. 2016(01)
博士论文
[1]广西苗族歌谣研究[D]. 陈日红.暨南大学 2014
[2]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 范秀娟.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歌生存和发展的自治机制研究[D]. 杨懿.广西民族大学 2016
[2]歌脉绵延:东兰民歌良性传承动力探究[D]. 李林原.广西民族大学 2015
[3]广西汉族传统民歌保护与教育传承研究[D]. 易潇萍.广西师范大学 2015
[4]论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生存空间的拓展[D]. 李芝.广西民族大学 2014
[5]陕北民歌网络传播研究[D]. 田秀秀.西北大学 2013
[6]论侗族大歌音乐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思维基础[D]. 潘永华.中央音乐学院 2012
[7]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 李璐.广西师范大学 2008
[8]柳城壮族歌师传承研究[D]. 文江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7
[9]壮族民歌的当下境遇[D]. 吴晓山.广西师范大学 2007
[10]侗族民歌传承主体的生存境况与文化适应[D]. 田李隽.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573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现状和表现
第一节 广西民歌信息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各信息平台上广西民歌信息化现象
一、音像CD制品
二、电影、电视娱乐节目
三、即时互动交友软件:QQ群和微信群
四、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
五、网络社交平台:论坛和贴吧
六、专门性的音乐网站
第二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的特征
第一节 民歌表现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民歌内容传播的全面性
第三节 民歌信息化的虚拟性
第四节 民歌信息化的自由性
第五节 民歌信息化的开创性
第三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对民歌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促进广西民歌永久性的保存
第二节 扩大广西民歌的传播空间
第三节 增强广西民歌传播的话语权
第四节 创造广西民歌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 广西民歌信息化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第一节 广西民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民歌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重视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
第二节 广西民歌未来发展对策
一、民歌自身要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要完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J]. 杨瑾.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2)
[2]“文化研究”视野下民歌节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李志雄. 传播与版权. 2017(06)
[3]对当下文化生态的思考(一)——从民歌仪式化表达的意义生成功能谈起[J]. 向一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3)
[4]“互联网+”时代京族民歌传承发展思考[J]. 刘婧.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5]广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探析[J]. 李珊珊. 音乐创作. 2016(06)
[6]现代媒体传播中的广西歌圩文化探析[J]. 韦芳. 戏剧之家. 2016(07)
[7]广西民歌的美学特征[J]. 蓝静. 音乐创作. 2016(03)
[8]浅谈民歌传承与现代信息媒体的结合[J]. 李曦. 音乐时空. 2016(02)
[9]“文化生态壁龛”:南宁民歌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J]. 王鑫安. 音乐时空. 2016(02)
[10]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方式——以广西电视台音乐节目为例[J]. 杨华. 视听. 2016(01)
博士论文
[1]广西苗族歌谣研究[D]. 陈日红.暨南大学 2014
[2]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 范秀娟.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歌生存和发展的自治机制研究[D]. 杨懿.广西民族大学 2016
[2]歌脉绵延:东兰民歌良性传承动力探究[D]. 李林原.广西民族大学 2015
[3]广西汉族传统民歌保护与教育传承研究[D]. 易潇萍.广西师范大学 2015
[4]论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生存空间的拓展[D]. 李芝.广西民族大学 2014
[5]陕北民歌网络传播研究[D]. 田秀秀.西北大学 2013
[6]论侗族大歌音乐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思维基础[D]. 潘永华.中央音乐学院 2012
[7]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 李璐.广西师范大学 2008
[8]柳城壮族歌师传承研究[D]. 文江涛.广西师范大学 2007
[9]壮族民歌的当下境遇[D]. 吴晓山.广西师范大学 2007
[10]侗族民歌传承主体的生存境况与文化适应[D]. 田李隽.广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339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