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都市的想象:雄安新区小王营村调查
发布时间:2025-07-02 05:45
人们既有信息状态影响着信息的解读方向,人际交往中信息的共享与解读会对其信息接受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既有的信息状态带来一定的改变,而不一样的信息状态会产生不同的都市想象。本文通过对雄安新区的核心起步区——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的实地调查,以人际交往为切入点,探讨了小王营村的村民从乡村迈向都市的这一社会进程中,他们对雄安新区这座未来大都市的想象,及人际交往中信息流动对小王营村民的都市想象的影响和信息对这种都市想象下人们态度行为的作用。论文第一章在对关于人际交往和都市想象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并对“想象”和“人际交往”进行了概念的界定。论文第二章对小王营村的都市想象进行了研究设计,并从信息流通和意见互动这人际交往的两方面对想象的生成进行了学理探讨,提出了研究预设,认为作为群体共同的产物,想象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信息流通和意见互动生成的,并且会作用于人们的态度行为。论文第三章以田野调查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研究了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中雄安新区信息的输入渠道,并结合调查实例,探讨了媒介使用下的人际交往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带来的信息是如何被解读从而生成都市想象的。论文第四章探讨了...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际交往研究现状
1.2.2 都市想象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发现
2.1 小王营村的社会概况
2.2 小王营都市想象的研究设计
2.2.1 研究背景
2.2.2 研究设计
2.3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研究问题探讨及预设
2.3.1 研究问题探讨
2.3.2 研究预设
第3章 小王营村的人际交往、媒介使用与都市想象
3.1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调查概况
3.2 “一微一端”引领人际交往中的都市想象
3.3 人际交往确认媒介引领下的都市想象
3.4 人际交往激发新的都市想象
第4章 小王营村人际交往方式与都市想象
4.1 家庭交往与都市想象
4.1.1 多元的都市
4.1.2 消费的都市
4.2 乡邻交往与都市想象
4.2.1 陌生的都市
4.2.2 疏离的都市
4.2.3 异质的都市
4.3 线上交往与精彩的都市想象
第5章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偏向、原因及对策
5.1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偏向
5.2 小王营村产生都市想象偏向的原因
5.2.1 人际交往同质化
5.2.2 意见领袖局限性
5.2.3 村民媒介素养不高
5.2.4 乡村年轻一代失语
5.3 提升村民都市认知的建议
5.3.1 提升意见领袖素养
5.3.2 对村民开展媒介教育
5.3.3 配备专业的新闻媒体
第6章 信息通过人际交往影响乡村居民的态度和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研笔记
附录三:深度访谈
致谢
本文编号:4055330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际交往研究现状
1.2.2 都市想象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发现
2.1 小王营村的社会概况
2.2 小王营都市想象的研究设计
2.2.1 研究背景
2.2.2 研究设计
2.3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研究问题探讨及预设
2.3.1 研究问题探讨
2.3.2 研究预设
第3章 小王营村的人际交往、媒介使用与都市想象
3.1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调查概况
3.2 “一微一端”引领人际交往中的都市想象
3.3 人际交往确认媒介引领下的都市想象
3.4 人际交往激发新的都市想象
第4章 小王营村人际交往方式与都市想象
4.1 家庭交往与都市想象
4.1.1 多元的都市
4.1.2 消费的都市
4.2 乡邻交往与都市想象
4.2.1 陌生的都市
4.2.2 疏离的都市
4.2.3 异质的都市
4.3 线上交往与精彩的都市想象
第5章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偏向、原因及对策
5.1 小王营村都市想象的偏向
5.2 小王营村产生都市想象偏向的原因
5.2.1 人际交往同质化
5.2.2 意见领袖局限性
5.2.3 村民媒介素养不高
5.2.4 乡村年轻一代失语
5.3 提升村民都市认知的建议
5.3.1 提升意见领袖素养
5.3.2 对村民开展媒介教育
5.3.3 配备专业的新闻媒体
第6章 信息通过人际交往影响乡村居民的态度和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研笔记
附录三:深度访谈
致谢
本文编号:4055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5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