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我国“河长制”传播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07 00:05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应对环境危机的最高准则得到了广泛认同,而公众参与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面向。在环保公共领域生成的过程中,媒体充当着重要角色。公众依托新媒体技术的话语表达与传统的媒介生产一起,形成了保障其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等多层级、全方位的传播体系,成为环境管理中重要机制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个体的环境公民参与环保活动的话语表达常常使专家与政府官员的论述遭遇解构与颠覆。随着“后整体性社会”的来临,“共治”及“共识动员”的需要也使得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运动式治理越来越无法满足政策传播的需要。如何良好的使用媒介的力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河长制”指由我国地方各级党政委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任“河长”,辅以奖惩机制,负责管护本辖区内的河湖。作为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中国现实的重要选择,河长制不但能鞭策地方主要领导履职,引导和激励公众积极参与水治行动,还能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本文以河长制为例,研究当代中国环境传播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以及其得以实现的理论依据与现实策略,从如何唤醒公众的公民意识、传播意识等问题切入,关注如何在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1.2.2 河长制与公众参与研究
1.3 本文的关键概念
1.3.1 对“公众”的概念辨析
1.3.2 公众参与的概念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
2 公众参与“河长制”传播实践的重要意义
2.1 “河长制”的整体性治理目标
2.2 “河长制”蕴含的社会动员机制
2.3 “河长制”行政执法的不足
3 整理性治理:“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分析的理论视角
3.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
3.2 整体性治理的治理结构
3.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河长制的契合性
4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4.1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
4.2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社会动员的经验
4.3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形式
4.3.1 媒介与环境新闻宣传
4.3.2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4.3.3 “河长+民间河长”的合作治理模式
5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隐忧:整体性治理的困境
5.1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5.2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整体性治理视角透视
5.2.1 水环境治理协作机制匮乏
5.2.2 缺乏以共识为基础的群体决策
5.2.3 网络传播公共领域建构不足
6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趋向:整体性治理的构建路径探析
6.1 媒介与环境新闻层面
6.1.1 探索“中央厨房”模式下新旧媒体融合方式
6.1.2 注重“对话式创造”下的双向传播过程
6.1.3 利用网络传播强化公民的“政治功效感”
6.2 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层面
6.2.1 构建整体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6.2.2 建构整体性环境信息系统
6.2.3 以“共同审议”推动环境决策形成
6.2.4 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6181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1.2.2 河长制与公众参与研究
1.3 本文的关键概念
1.3.1 对“公众”的概念辨析
1.3.2 公众参与的概念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
2 公众参与“河长制”传播实践的重要意义
2.1 “河长制”的整体性治理目标
2.2 “河长制”蕴含的社会动员机制
2.3 “河长制”行政执法的不足
3 整理性治理:“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分析的理论视角
3.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涵
3.2 整体性治理的治理结构
3.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河长制的契合性
4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4.1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
4.2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社会动员的经验
4.3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形式
4.3.1 媒介与环境新闻宣传
4.3.2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4.3.3 “河长+民间河长”的合作治理模式
5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隐忧:整体性治理的困境
5.1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5.2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整体性治理视角透视
5.2.1 水环境治理协作机制匮乏
5.2.2 缺乏以共识为基础的群体决策
5.2.3 网络传播公共领域建构不足
6 “河长制”传播实践中公众参与的趋向:整体性治理的构建路径探析
6.1 媒介与环境新闻层面
6.1.1 探索“中央厨房”模式下新旧媒体融合方式
6.1.2 注重“对话式创造”下的双向传播过程
6.1.3 利用网络传播强化公民的“政治功效感”
6.2 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层面
6.2.1 构建整体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6.2.2 建构整体性环境信息系统
6.2.3 以“共同审议”推动环境决策形成
6.2.4 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6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5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