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一部倡导生态正义的海洋史诗——兼与王诺教授等商榷
本文关键词:《白鲸》:一部倡导生态正义的海洋史诗——兼与王诺教授等商榷
【摘要】: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当前国内外评论界大多认为《白鲸》是一部代表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作品。然而,在小说中,麦尔维尔对亚哈船长的解构、对捕鲸业的批判以及对鲸的同情与礼赞,事实上,彰显了《白鲸》总体上是一部倡导生态正义的作品。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白鲸》 麦尔维尔 生态
【基金】:“湖南省社科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WLH46)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度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白鲸》因为描写了亚哈疯狂追击白鲸莫比·迪克并最终导致了船毁人亡的结局而倍受评论界的关注,但中外评论界大多认为《白鲸》是一部反生态的文学作品。美国著名生态批评理论家劳伦斯·布依尔就指出,虽然小说成功地将一个动物塑造成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铁生;;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王诺;;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乌热尔图;;麦尔维尔的1851[J];民族文学;2007年05期
4 尹雪梅;廖才高;;生态文学:西方批判文学的新范式[J];求索;2008年06期
5 于秋颖;刘金丽;;生态批评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以《白鲸》和《老人与海》为例[J];文艺争鸣;2012年09期
6 央泉;;英雄还是恶魔:《白鲸》主人公亚哈形象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铁生;;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2 孙道进;;实践:生态伦理学新的理论增长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奎志;批评的循环——对西方文学批评演进过程的一种描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胡铁生;;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王诺;;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周维山;谭德生;;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起因探析[J];求索;2007年02期
7 熊家良;;从科学与人文的博弈看文学的地位和意义[J];求索;2007年05期
8 李春青;;文学理论:徘徊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9 胡铁生;常虹;;对抗与和谐:生态意义上的矛盾与统一——论麦尔维尔《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10 李万钧;试论《白鲸》[J];国外文学;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建芹,乔立清;一部关于民族崛起的巨著《白鲸》[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吕雯;;小说《白鲸》的自我与他者[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孙建民;李学欣;;《白鲸》: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J];名作欣赏;2006年19期
4 董雪飞;;文本策略与意识形态之间——对《白鲸》的一种文化阐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5 郭海平;;中国语境下的《白鲸》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魏新;;初探《白鲸》的生态智慧[J];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7 常虹;;论《白鲸》中的辩证观[J];现代交际;2010年03期
8 朱喜奎;;论《白鲸》中的四个“世界”[J];名作欣赏;2010年33期
9 申红;;生命的呐喊:《白鲸》的生态启示[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10 孙梓健;;接受美学视野中的《白鲸》[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敏;《白鲸》——来自海洋的觉醒[N];文艺报;2003年
2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周莉清;《白鲸》中的生态文学元素探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李保平;伟大的格局[N];辽宁日报;2008年
4 ;怎样欣赏名著[N];贵州政协报;2001年
5 陆扬;我们依然必须研究文学吗?[N];文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可;《白鲸》写作技巧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李伟荣;前景化:《白鲸》的文体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萍;试论《白鲸》的叙事策略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08年
4 秦燕飞;智者孤独—《白鲸》对读者期待视域的挑战[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雷锋莲;论《白鲸》中的圣经原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邵芳;论《白鲸》的意蕴层次系统[D];安徽大学;2005年
7 李晓春;论《白鲸》中的生态伦理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珍;从失衡到平衡:论《白鲸》的生态启示[D];中南大学;2012年
9 梅娟;《白鲸》中荒野的生态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常静;《白鲸》的生态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4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03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