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到灯塔去》中的死亡创伤书写读解

发布时间:2017-12-25 22:13

  本文关键词:《到灯塔去》中的死亡创伤书写读解 出处:《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死亡创伤


【摘要】:伍尔夫自小便目睹了一系列死亡事件,死亡创伤是构成伍尔夫创伤体验的重要一部分。其中,父母之死对她的打击至为巨大。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借助笔下人物拉姆齐夫妇和某些生活场景再现父母形象,着力表达自己对双亲之死的感受和反应,并且,将对母亲的死亡创伤记忆升华为一种与现实死亡相抗衡的伟大人格,从而将创伤表达审美化。这种性别创伤写作对女作者本人具有调节情绪、舒缓创伤的意义。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WW020):心理创伤学视域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 吉首大学学成返校博士科研项目(jsdxxcfxbskyxm201308):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2012]5031):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研究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创伤,作为制约和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常常成为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的直接经历和素材。因而,创伤,如同爱与恨、生与死,不仅是我们绕不过的人生话题,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表现对象。精神创伤是伍尔夫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其他许多作家一样,她将自己的创伤性体验作变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薇;;战后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2 张志红;;解析《到灯塔去》中的死亡意识[J];长城;2010年08期

3 李茂秀;;伍尔夫文学对女性话语权的嫁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茂秀;;人生:挣扎与妥协之间——论伍尔夫《达洛维夫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5 吴敏;;论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性主义[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桑艳霞;;《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J];大家;2011年23期

7 李庆玲;;品析伍尔芙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观[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卢萍;;从电影《奥兰多》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电影评介;2010年24期

9 桑艳霞;;简析《到灯塔去》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飞天;2009年10期

10 桑艳霞;;简析《到灯塔去》中电影手法的运用[J];飞天;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薇;;“她者”的困境与拯救——《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赵思奇;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俞晓霞;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D];复旦大学;2012年

5 缪丽芳;文艺创作中的自恋心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牛宏宇;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洁莹;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沟通[D];南京大学;2011年

2 叶家春;[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许春芳;疯狂及其隐喻[D];复旦大学;2011年

4 代s,

本文编号:1334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34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