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雄回忆书写的空间与自我重构
本文关键词:石黑—雄回忆书写的空间与自我重构 出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石黑一雄(1954-)日裔英国作家,以散文式的精致语言及对人物微妙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握而享誉英国文坛。在全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当代社会,移民作家的跨文化写作逐渐进入文学主流话语当中。但石黑一雄的作品体现的是对现代社会人类困境中小人物自我问题的关注。其至今出版的小说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回忆性叙事手法,交错的时序和并置的空间赋予了小说更为丰厚的审美意蕴,强调了读者的参与性;此外,回忆也是叙述者因地域、生活空间剧变而失落的自我重新定位的方式。 本文从地域空间、文本空间以及空间与自我重构的关系三个方面出发,选取石黑一雄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作为研究文本,以叙事学、空间理论为主结合自我意识相关概念深入探究了作者回忆叙事的空间特色,并梳理了作者人文关怀的整体脉络。 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文化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叙述者的回忆所展现的地域空间,提炼出不同地域空间所折射出的共同的空间隐喻。通过分析指出石黑一雄笔下的地域空间并不是历史真实的再现,而是出于作者的写作需求,重在为主题传达服务。石黑一雄从未将自己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代言人,而是一直关注微若浮萍的普通人物所经受的无奈、失落和流露出的疏离感。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回忆语言呈现的文本空间,从视觉、听觉以及空间片段拼接等方面探究其文本空间的构筑特色,指出作品中围绕人物、建筑所进行光影描述和文本的音乐性对读者阅读感受的提升,以及策略性的空间拼接在为读者揭示人物“未说的真实”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结合地域空间与文本空间,分析二者对于叙述者“自我”意识塑造和重构的作用。本文提出叙述者的自我重构关键在于自我的分化和再次整合,,叙述自我、经验自我、以及叙述者的外在投射性自我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叙述者在批判、拒绝和接受的复杂过程中得以重新确认新的自我。 由于石黑一雄的小说都是开放性结局,未收紧的叙事线条和文本张力极大程度上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性,而回忆语言的自由和散乱所呈现的非连续性空间片段则给予读者更为丰富的空间印象,开放性文本扩大了读者与文本的交流空间。
[Abstract]:Ishiguro Yiyu (1954-) Japanese British writer, with exquisite language prose and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subtl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famous British litera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of global cultural collision and blending, the intercultural writing of immigrant writer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of literature. But Ishiguro Yiyu's work embodies the attention to the self - problem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peo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t has published novels using the first person memory of narrative, timing and juxtaposition of the interleaved space makes the novel more rich aesthetic implication, emphasizing the reader's participation; in addition, recall the narrator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living space upheaval and lost self reposition wa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娅;;幸福是个肥皂泡——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1期
2 王岚;公正地再现“他者”——简评石黑一雄的《当我们是孤儿时》[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3 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4 刘元侠;;从陌生误解走向互相认同——石黑一雄小说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5 朱叶;赵艳丽;;无奈的哀鸣——评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弃我而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6 鲍秀文;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7 步朝霞;;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王烨;;历史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蕴涵——石黑一雄小说对历史威权的反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钟志清;;寻觅旧事的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3期
10 邹海仑;;与一位老朋友—新相识的会见——采访英国作家石黑一雄[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胜昆;;最后的晚餐?——A Family Supper的认知诗学解读[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程栎;当我们是孤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文笔;柔板心境[N];东方早报;2010年
3 主评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陆建德;征服者的污点[N];光明日报;2001年
4 赛非;又一个让人类选择回避的命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赛非;是噩梦,还是无限趋近的现实[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颖;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雯;失去与残留—石黑一雄笔下的现代困境与美学意蕴[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怡微;中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夜晚 论文:充满迷雾的伤痕书写:石黑一雄及其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李厥云;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与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牛敏;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焦虑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静;无根的漂泊,家园的追寻[D];贵州大学;2007年
7 高淑贤;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绝境[D];浙江大学;2013年
8 黄莹;迫害还是保护:论石黑一雄作品《别让我走》中的叙事判断[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琼;失落与追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月琴;一曲英国性的挽歌——论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2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