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小说《玛门公司》中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31 19:33

  本文关键词:论小说《玛门公司》中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 出处:《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玛门公司 陈慧慧 身份认同 全球化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迅猛前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渗透,在东西方夹缝中求生存的新加坡人们既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冲撞,又深感他们身份认同困惑的加剧和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感。这些均促使他们对一个全新身份认同归属的诉求。 鉴于新加坡新生代女作家陈慧慧(Hwee Hwee Tan)及其作品在国内外研究的缺失状态,本文以全球化为研究背景,以身份认同相关理论为依据,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陈慧慧第二部小说《玛门公司》(Mammon Inc.)中主人公所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即身份认同困惑,身份认同危机,身份认同寻求及身份认同重建等尤其是文化身份问题。 《玛门公司》主要讲述了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新加坡女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面临人生抉择时的困惑,经过深思熟虑后,她最终选择了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玛门公司,找到了自己的身份归属。 文章由以下七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涉及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其方法论、文章框架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包括对作者、此小说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的阐述。第三部分系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始即全球化在小说中的体现,从两个方面即玛门公司和其提出的三个测试,揭示了全球化在此文本中的展现。第四部分是对身份认同困惑的研究。通过对主人公身份认同困惑的分析,折射出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当代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困惑越演愈烈。第五部分涉及全球化对身份认同造成的影响,揭示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身份认同危机,由此导致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第六部分由身份认同觉醒和身份认同重建构成,凸显出新加坡人们面对身份认同的困惑和危机,渴求与重建身份认同归属的迫切性。最后一章由结语组成,总结全文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愈演愈烈,此时这种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他们已逐渐清醒自己的身份认同归属问题,一个全新的身份认同呼之欲出。最后,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当代新加坡人的身份意识,为建立一个崭新的身份认同而奋斗!
[Abstract]:Since 1980s,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dvancing rapidly. With the further penetration of globalization, Singaporeans who seek to survive in the gap between East and West are faced with the exchange and collision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s. They are also deeply aware of the aggravation of their identity confusion and their strong sense of identity crisis, which urge them to pursue a brand new identity.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Singapore's new generation female writer Chen Hui-hui Hwee Tanand and her work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akes globalizatio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ntity problems faced by the protagonists in Chen Huihui's second novel, Mammon Inc., that is, identity puzzlement and identity crisis. Identity seeking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are especially the problems of cultural identity. Mamen, a Singaporean who graduated from Oxford University, talks about the puzzlement of the life choices faced by a Singaporean girl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he chos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ultinationals, Mamen, and found her identity. The article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seven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volv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s,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methodology, the framework of the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is a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ing the author, this novel and it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related theori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text of the article, that is, the embodiment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novel.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Mamen Company and its three test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splay of globalization in this text. Part 4th is a study of identity puzzlement and an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confusion of the protagonist. It reflects that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e identity confusion of contemporary Singaporean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Part 5th deals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identity, and reveals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The identity confusion of Singaporeans has evolved into a crisis of identity, which leads to the loss of self-identity. 6th part consists of identity awakening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It highlights the urgency for Singaporeans to face the confusion and crisis of identity and to rebuild their identity ownership. The last chapter is composed of a co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the problem of Singaporeans' ident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t this time, the confusion of identity has become a kind of identity crisis. They are gradually waking up to the issue of identity, and a brand new identity is about to emerge. Finall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waken th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Singaporea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Strive for a new 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39.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延超;;新加坡英语文学中的身份认同困惑初探——以小说《跟着错误女神回家》和《辩护者的魔鬼》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2 金廷英;;失落的旅程——《失落》与身份认同[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3 高伟光;;泰华文学与泰国华人的身份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曹而云;现代白话文体的身份认同[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春枝;;身份的对立与互换——论陈果电影的深层指向[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6 陈功继;;身份认同与存在的虚无——卡夫卡《城堡》的解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英杰;马双;;极权主义支配下的身份缺失——试析《美丽新世界》中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8 陈美霞;;日据时期旅行文学论述:身份认同与现代性[J];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04期

9 郭乙瑶;;身份建构的焦虑——从钱广和“药匣子”说开去[J];作家;2009年04期

10 李怡;程骥;;论五四新文学的认同焦虑及其危机体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朱冰;;《包法利夫人》精神批评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 赵嗣胤;解读1500年的都市繁华[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邢军;行业协会的身份认同与法律规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记者 杨彦华;华侨文学奖:身份认同与文化还乡[N];中山日报;2009年

6 萧坊;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开放[N];福建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昭;华童寻根:走出身份认同困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的最大危机是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韩玉玲;身份认同是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前提[N];湘声报;2006年

10 吴挺;请君入“圈”[N];计算机世界;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丹;仪式音声与执仪者的身份认同[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4 寻阳;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6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淑华;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洁芳;论小说《玛门公司》中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D];广西大学;2013年

4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5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苓;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静;李碧华情欲小说中的性别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1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61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