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中心与边缘——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命名、中心与边缘——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几点思考 出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海外学者以"边缘"对"中心"的不断挑战中,大陆学界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最终改为"世界华文文学",这背后隐含着双边各自不同的心理动机和文化诉求。倡导"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概念,实质上就是试图消解"中国文学中心论"的文化霸权,进而主张"多元中心"的文学观念。其实,无论承认与否,中心和边缘都在那里。直至目前,世界华文文学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多中心"的客观条件尚未形成,与其争论世界华文文学"多元中心"的乌托邦幻象,不如强调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格局"的客观存在。
[Abstract]:In the overseas scholars to continue to challenge the "edge" of the "center"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mainland to Taiwa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naming" eventually changed to "world literature", which implied bilateral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and cultural aspirations.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essentially, trying to dispel "Chinese literature center on" cultural hegemony, which advocates "multi center" concept of literature. In fact, whether we admit it or not, the center and the edge are there. Until now, the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has a broad impact force of the "multi center" objective conditions has not yet formed, Utopia to argue with the illusion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multi center", as emphasized that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diversity".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陆续在大陆出现,内地读者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大陆文学的新的审美空间,中国学界也发现了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今,大陆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渐行渐远中,有时回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宁;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2期
2 朱寿桐;另起新概念:试说“汉语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2期
3 刘登翰;世界华文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运动方式——关于“一体化”和“多中心”的辩识[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4 杨松年;一体与多元中心:响应周宁的《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2期
5 武文茹;;“华散”作家与文学史叙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贤林;朱文斌;;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之辨——关于华文文学研究转向华人文学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小新;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3 古远清;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展──走向2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陈娇华;通往敞开和宽容的研究之途[J];华文文学;2003年02期
5 王军;;2004年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综述[J];华文文学;2005年05期
6 胡贤林;;从中华传统文化出发——读《陈贤茂自选集》[J];华文文学;2006年01期
7 刘小新;;华文文学批评:总体性思维与地方知识路径[J];华文文学;2006年05期
8 易水寒;;尴尬的背后——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文文学;2006年05期
9 沈庆利;;“华文文学”与“世界”——关于“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几个疑惑[J];华文文学;2007年01期
10 张卫东;;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J];华文文学;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颜敏;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D];暨南大学;2008年
2 蒙星宇;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D];暨南大学;2010年
3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潘雯;走出“东方/性”: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及其“华人话语”建构[D];复旦大学;2013年
5 邓伟;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丽;被忽略的女性意识[D];暨南大学;2011年
2 侯荣堂;《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的传播[D];汕头大学;2011年
3 谢聪;三十年来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述[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柳;《华文文学》与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5 吴雪梅;格尔兹的仪式观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苏研;散居族裔理论下《喜福会》中的“他者”[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孙子嫣;异域守望者的恋歌[D];河北大学;2008年
8 韩帮文;论华语电影的命名逻辑[D];暨南大学;2010年
9 曾珊;边界与回归[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娜;美国华文文学中的他者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登翰,刘小新;对象·理论·学术平台——关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J];华文文学;1996年02期
3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史》后记[J];华文文学;1999年02期
4 龚鹏程;;世界华文文学新世界[J];华文文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千禧年的盛会──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2 吴颖文;台湾筹建“世界华文文学典藏中心”──王琼玲博士希望大陆学者多予支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3期
3 吴颖文;星洲日报主办世界华文文学奖[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4期
4 王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广州成立[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5 计红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5期
6 谢润宜;新视野 新开拓——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陈涵平 ,姚晓南;新世纪 新起点 新目标——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饶們子教授[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袁勇麟;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安东;无边的挑战——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回顾[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10 章妮,吴惠兰;拓展研究视角 深化学科建设——“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风;;东南亚华文儿童文学在蓬勃兴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力南;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在榕举行[N];福建日报;2007年
2 石一宁;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在香港成立[N];文艺报;2006年
3 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罗璇;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汉开幕[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林X;“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与会代表莅漳考察[N];闽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智勇;共话世界华文文学发展[N];泉州晚报;2011年
6 古远清;转型期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7 公仲;不必妄自菲薄[N];文艺报;2012年
8 梁燕丽;“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复旦召开[N];文艺报;2012年
9 梁星;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12年
10 黄鸣奋;网络时代的世界华文文学[N];文艺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芳青;泰国华文微型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0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