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1:28
本文关键词: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出处:《中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在其跨时空跨地域的流传和演变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长久的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选取了中美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原始文本《木兰辞》、现代华语电影《花木兰》、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以及海外华人文学文本《女勇士》。通过梳理这四类跨文化文本中所构筑的木兰形象,立足于不同文化背景对于花木兰形象的重新解读,深入挖掘和探讨了花木兰形象演变背后的文化根源,以图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乐府民歌《木兰辞》和现代华语电影《花木兰》都立足于东方视野,塑造了善良勇敢的传统中华女性花木兰的美好形象,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历时性的差异。与此同时,迪斯尼电影《木兰》和华裔文学文本《女勇士》都立足于西方视野,对木兰形象进行了全新的改写,它们或将木兰塑造成为典型的美国女孩或突出展现了木兰的反抗情结。将这四种文本及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一一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作家们的努力,华裔族群和中国文化已经在美国社会得到了初步的接受和认可,但是西方世界在思想文化上对于东方的强权主义思想并没有完全消除,偏见仍然存在。因此,东西方之间还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相互促进的文化交融。
[Abstract]:As the legendary female in China ' s history , Mulan ' s image shows strong vitality and long - lasting research value in its spread and evolution across the space and space . On this basis , the author selected four representative texts in different age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 There is also a diachron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 At the same time , with the strong and the writers ' efforts ,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have been accepted and accepted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03;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乃乔;;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朱伏娇;;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综述与对比分析——从西方对东方的他者化到自我同胞的他者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艳华;;跨文化视角中的《花木兰》[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马婷;;他者镜像中的中国主体——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6 孟华;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40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0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