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元话语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元话语的关系研究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创造形象、反映现实事件,因此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举足轻重。而作为语言层面之一的元话语,恰恰起到了向读者表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引导读者组织理解和评价命题内容的作用,因此分析文学作品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是考察作品的主题风格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的又一有效通道。因此本文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罗生门》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利己主义做了分析,并结合芥川当时的生存状态,阐释了《罗生门》中各人物的深层含义。
[Abstract]:Literature is to create images through language to reflect real events, so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of literary works is very important. As one of the language levels, meta-discourse has precisely played a role in showing the readers their writing intention. Guide readers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content of propositions.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use of meta-discourse in literary works is another effective way to investigate the theme style and the author's writing style. All right, stat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goism in Luoshengmen, and explains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characters in Luoshengmen.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1.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于大正四年发表在《帝国文学》上,并引起了文坛瞩目。故事发生在平安朝的末期,某晚秋的傍晚,一个家将惨遭主人解雇,时值兵荒马乱,又身无分文,无奈在荒弃的罗生门下躲雨。迷茫绝望之际,心中开始思考是饿死还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顾也力,郭晓青;《罗生门》与芥川文学主题的确立[J];日本研究;2000年03期
3 赵刚;日语的话语标记及其功能和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02期
4 成晓光;亚言语的理论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9期
5 侯世莲;;《罗生门》的功能文体学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红楼梦》叙事元话语及其模式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洪良;;话语标记语“はい”的语用认知解读与汉译[J];才智;2008年11期
3 计艳;;论语境中的元话语功能——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熊笛;;英汉元话语对比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任丽花;;新闻标题的认知阐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龚玲芬;;《狂人日记》中的自称语运用研究[J];大家;2012年15期
7 姜晖;成晓光;;功能性言语研究阐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辛鑫;;元话语手段与口语质量相关度的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7期
9 付晓丽;徐赳赳;;国际元话语研究新进展[J];当代语言学;2012年03期
10 江晓敏;;互动元话语视角下中外语言类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对比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涛;中国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马国彦;篇章的组块:标记与管界[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e,
本文编号:1407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0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