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
本文关键词:浅析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 出处:《大众文艺》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雨果作品中所贯穿的人道主义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探究的话题,《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这几部作品就体现了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揭露教会虚伪;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讴歌民主革命与弘扬人道精神并存。
[Abstract]:Through the works of Hugo's humanitarian thoughts,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the research topic, "Notre Dame de Paris" "les miserables > 93 years > these works reflects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Hugo's humanistic thought: sympathy for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accusing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exposing the hypocrisy of the church; praise sublime, whips evil; eulogize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carry forward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coexist.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雨果是20世纪以前欧洲文学史上两大人道主义作家之一。在这位创作期长达60年的伟大作家的长篇和中短篇小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其浓郁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激情,这也正是雨果作品强大生命力和深刻感染力的源泉所在。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人道主义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一飞;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人道主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袁素华;从人到恶魔,从恶魔到天使——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宇红;试论《巴黎圣母院》的对照艺术[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沈毅;;仁爱与宽容的世界——重读雨果《悲惨世界》[J];文教资料;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浅议朗德纳克形象的真实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马银成;;“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J];长城;2011年08期
3 姬振亭;蔡红玉;;雨果大男子主义下的女性观——小说《悲惨世界》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长城;2012年06期
4 杨亦军;《巴黎圣母院》的狂欢化渊源及其特征——兼论卡西姆多的狂欢化形象[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彭新竹;;雨果的人道主义[J];文史博览;2006年24期
6 刘伯香;《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之再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7 程元;岳浩然;施雪琼;;《巴黎圣母院》的爱情观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2期
8 徐丹玲;两个“情不自禁”的范本——《巴黎圣母院》和《雨》情境构建比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刘婷;;论小说《悲惨世界》主要人物的电影重塑[J];电影文学;2013年08期
10 崔淑丽;;试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的人道主义精神[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杨世海;撒种在荆棘[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一凡;音乐剧《悲惨世界》角色分析与演唱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凌美云;基督教超血亲伦理与雨果小说的收养情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敏萍;从《悲惨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看雨果的女性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红玉;雨果小说的人物形象类型及其艺术方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学视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学;2008年
6 赵阳;善与恶的变奏[D];苏州大学;2009年
7 宁新春;论雨果笔下的宗教世界[D];湘潭大学;2009年
8 秦彩云;试论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多重叙述视角和百科全书式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9 甘路漫;王安忆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爱萍;中国当代语境下“丑”的艺术接受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发敏;蒲松龄的人道主义思想曲[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周青;论法国大革命题材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陈棠;;蚍蜉亦可撼树——杰瑞·比萨奇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小说教育对象[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兴劲;人的崛起与诗的复兴——论新时期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主题[J];南方文坛;1988年01期
5 蒋树铭 ,任广田;论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李常磊;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福克纳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沈稼耘;从《恶心》看萨特的人道主义思想[J];现代哲学;1989年03期
8 陈棠;;人道教育助推和平——论杰瑞·比萨奇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小说主题[J];作家;2010年18期
9 谢非;;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贾建梅;柴华龙;;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理论梳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游伟;“移监救子”彰显司法人道精神[N];法制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文学翻译:何以失落了人文情怀?[N];文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论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赛莹;从《幸福得如同上帝在法国》看杜甘的人道主义思想[D];湘潭大学;2013年
3 凤媛;论老舍的人道主义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邢宝学;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及其意义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小荣;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孟思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连宁;李大钊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邢野;桥本刚关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阳;善与恶的变奏[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纲;福克纳和他的混血儿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34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3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