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名的裘德》中的《圣经》原型
本文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神话原型批评 《圣经》 情节模式 出处:《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中能够找到多处《圣经》的影子及相应的原型。本文从主题、情节模式和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揭示《圣经》对哈代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Abstract]:Jude the nameless is a famous novel by English writer Thomas Hardy, in which the shadow of the Bible and its corresponding archetypes can be foun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rchetypes of the Bible in this novel from three aspects: plot pattern and image, and reveal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Bible on Hardy's cre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第228号)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受欢迎的诗人、小说家,一生共发表20余部长篇小说和多部描写威塞克斯地区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96年,哈代发表了耗时三年完成的著作《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臧玉洁;;《无名的裘德》对圣经原型的戏仿[J];大舞台;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恒魁;;《鲁滨孙漂流记》的三重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雪梅;杜以向;;伊甸园原型与人的成长——读霍桑的《年青小伙布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林攀;;《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圣经原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未志英;;《以斯贴记》中的喜剧性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张的妮;李娟;;电影《保镖》的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传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唐春华;霍桑《红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孙薇;;试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8 王素梅;郝雁南;;解读奥尼尔几部剧作中的两种意识:“旅馆”与“家”[J];电影评介;2010年15期
9 林佩璇;;《圣经·创世记》:权威话语的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权绘锦;试论鲁迅前期小说中的“寻路人”原型[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4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霞;语文体悟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贞;《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D];厦门大学;2009年
8 褚潇白;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艳蕊;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的宗教意识[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吴翔冲;八十年代小说对话变异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厉盼盼;《雅歌》与中国现代文学[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陶兰;论阿特伍德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若干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包奕茹;《纳尼亚传奇》的基督教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谭丽;《城堡》的神话原型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蒙;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重复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郭玫;周大新小说原型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广;形式追寻原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崔家远;酒的迷狂与梦的憧憬[D];青岛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世忠;人生的错位与困惑——重读《无名的裘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5期
2 刘苹苹;;女性意识的觉醒——论《无名的裘德》中苏的形象[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3期
3 杜军;杨东升;;《无名的裘德》中的主题悖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昱;;论《无名的裘德》中不同的认知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黄锦华;;谈《无名的裘德》中神话词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6 林渝南;权小芹;;评《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7 王永全;;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吉科利;;《无名的裘德》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J];文学教育(上);2010年06期
9 谌登峰;;苏的选择——解读《无名的裘德》的婚恋伦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1期
10 高洁;;论《无名的裘德》中人物形象符号化的缺陷[J];电影评介;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琳轩;;从全景敞视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两位女主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冰;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D];郑州大学;2005年
2 王丽;《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存在主义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聂桢珍;《无名的裘德》生态伦理解读[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丹;《无名的裘德》中的叙事策略[D];吉林大学;2008年
5 谌登峰;论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中的伦理声音[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琴;《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云和;《无名的裘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维娜;论《无名的裘德》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刘静;爱欲与死欲—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无名的裘德》[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袁顺红;论《无名的裘德》对现代性的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45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4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