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本文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 多重性 出处:《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Abstract]:The female image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the peak of Hardy's character shaping, and she is damaged. The image of a pure woman who has been insulted but never bowed to her fat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ess's parents in Tess Arley. The image in the eyes of Angel et al and Hardy's symbolic meaning to Tess's image are analyzed to analyze the multiplicity of Tess's imag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小说艺术上的高峰,叙述者将主人公苔丝的整个生命分成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都给苔丝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少女、非少女、女人;而在这些阶段中,她还有几个被世人公认的“名字”:妻子、被遗弃的妻子、淫妇、凶手等。除了这些读者看得到的身份变化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谦;;试释苔丝之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代淑为;;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民俗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常晓丹;;《苔丝》与《嘉莉妹妹》之平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焦志飞;;对《苔丝》和《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6 程艳;王春莉;;试论小说英译汉的理解与表达——《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7 滕爱云;;威塞克斯语境下的哈代小说社会伦理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于歌;;《德伯家的苔丝》的四种“艺术美”[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苏伟;刘慧敏;;英汉照应、替代衔接手段对比研究——对《德伯家的苔丝》及其汉译本的对比分析[J];长城;2011年02期
10 马秀丽;陈艳丽;;对理想爱人形象的残酷追求——《德伯家的苔丝》爱情悲剧探析[J];长城;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昊;哈代的悲天与悯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璐;以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对《德伯家的苔丝》的三个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燕;从目的论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的隐喻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5 孔林媛;中西文学中男性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孙振波;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苏畅;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如心;基于杂合现象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阳月霞;英汉语序对比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熊净雅;凝视着大路:对《八月之光》中莉娜·雷格夫的人物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兰;谁毁了苔丝[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马强;男权文化统治下的阴影──苔丝的悲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李晓陆;论苔丝命运的悲剧性[J];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李晓嘉;苔丝悲剧成因再探[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谢劲秋;白色和红色——苔丝的象征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杨建玫;行走中的苔丝[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魏江华;苔丝悲剧必然性之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黄静;论苔丝的悲剧[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杨建玫;行走中的苔丝[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黄利玲;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坤 张婧;在底层的挣扎与呐喊[N];吉林日报;2004年
2 毕飞宇;2008,读《德伯家的苔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哲 编译;被塑造的“他者”:17—18世纪英国黑人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任海杰;另一个“奥赛罗”[N];音乐周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青;苔丝悲剧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学;2011年
2 Cho The Zar Chyi(林雯娜);[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轶茜;苔丝形象的分析与悲剧命运的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秀波;论性别与苔丝的悲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彦;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D];苏州大学;2001年
7 刘参;苔丝成长为女性的心路历程——苔丝悲剧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艳花;苔丝传统形象解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宪平;[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杜姝;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悲剧成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1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5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