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希尼的“倾听”诗学理念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03 21:58

  本文选题:谢默斯·希尼 切入点:“倾听”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希尼作品中听觉和声音要素的研究里,有关他"倾听"的诗学思想及其实践鲜有评述。希尼作为一个听觉诗人,将他的"倾听"理念浓缩嵌置于诗文创作中。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文本揭示其"倾听"思想及其诗学实践:通过"听觉地窖"的储存、"原始音调"的模仿和"个人音调"的探测这一系列的"倾听"实践,使得诗歌能够缔造一种既忠实于外部真实的冲击,又敏感于诗人存在的内部法则的秩序。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hearing and sound elements in his works, there is little comment on his poetic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listening. As an auditory poet, he condensed his "listening" idea into his poetic cre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its "listening" thought and its poetic practi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xt: through the storage of "auditory cellar", the imitation of "primitive ton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ndividual tone". It enables poetry to create an order that is both faithful to the external reality and sensitive to the internal laws of the poet's existenc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伽达默尔,潘德荣;论倾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何宁;;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3 贝岭;面对面的注视——与谢默斯·希尼对话[J];读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永玲;“倾听哲学”与“观的哲学”——诠释学发展的两种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周琼飞;;论语文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3 杜心源;;进入世界的词语——西默斯·希尼诗的语言形式与民族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4 戴从容;;诗意的注视——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陈示式叙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5 王虹;在时空错位中寻找“精神的家园”——北爱尔兰诗人的困惑与追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闵绪国;;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7 任虎军;;浓厚的氛围 丰硕的成果——2006年国内英语文学研究概览[J];英语研究;2007年04期

8 朱晓阳;朱华;欧永和;;极简主义在手机APP启动图标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4年08期

9 韩燕琴;;视觉文化语境下中职英语的听力教学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10 丁诗瑶;顾平;;“陌生世界”情境下的女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4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英菊;从“独白”到“对话”[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泽树;闲先圣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丽华;教师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6 时海燕;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D];苏州大学;2009年

7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梁莉娟;对话、平衡与超越[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杨琦;论伽达默尔对人性问题的关怀与深入拓展[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建锋;论希尼诗歌中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文化混杂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恒;挖掘的召唤—谢默斯·希尼的爱尔兰文化探寻与自我回归[D];复旦大学;2011年

4 秦冰;沟通对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玮;中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11年

6 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许丁铃;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的新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留芳;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红;[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贝岭;面对面的注视——与谢默斯·希尼对话[J];读书;2001年04期

2 李成坚;;作家的责任与承担——论谢默斯·希尼诗歌的人文意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3 李成坚;;希尼《迷途的斯威尼》译本意涵的文化解读[J];外国文学;2008年06期

4 曹莉群;;芜菁的循环——评希尼的诗集《区线与环线》[J];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5 曹莉群;;自然与人:解读谢默斯·希尼诗歌的新视角[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6 戴从容;;诗意的注视——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陈示式叙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7 戴从容;;诗歌何为——谢默斯·希尼的诗歌功用观[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4期

8 戴从容;;“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9 刘宏;;谢默斯·希尼书写方式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10 宋利存;;“挖掘”自然——希尼早期诗歌解读[J];名作欣赏;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戴从容;谢默斯·希尼的注视[N];文艺报;2013年

2 孙红卫;历史的韵脚:缅怀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唐晓渡;西默斯·希尼:一念之间抓住真实和正义[N];北京日报;2001年

4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杜心源;语言的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沈山;言说的正义:舌头管辖世界[N];华夏时报;2013年

6 诗人 批评家 徐江;关于诗歌,,我们所知甚少……[N];北京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玲玲;希尼诗中的“亲人”主题[D];河北大学;2011年

2 姜泽卫;希尼诗歌力量之根——希尼八十年代以前诗歌的新批评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步芬;走出夹缝希尼之身份寻求[D];重庆大学;2007年

4 邹晓惠;探寻身份的开放之地:希尼诗歌中身份的空间建构[D];西南大学;2014年

5 殷勤勤;论希尼诗歌的生态书写[D];扬州大学;2013年

6 胡步芬;走出夹缝,超越自我[D];重庆大学;2007年

7 定阳;[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恒;挖掘的召唤—谢默斯·希尼的爱尔兰文化探寻与自我回归[D];复旦大学;2011年

9 程建锋;论希尼诗歌中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文化混杂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2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62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