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从空符号“戈多”说起

发布时间:2018-03-22 05:12

  本文选题:《等待戈多》 切入点:荒诞性 出处:《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等待戈多》作为经典之作,对它的解释自然也是纷纭多样的。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主要通过分析报信的小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两个等待的"符号"戈戈和狄狄以及"空符号"戈多,来探析剧本中"等待"的双重意义以及戈多身份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分析出"上帝死了",社会整体处在混乱的无序状态中,由此造成当下人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Abstract]:Waiting for Gordo, as a classic,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it. To explain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mainly by analyzing whether the small boy telling the message is telling the truth or lies. The two waiting "symbols" Gogo and Didier and the "empty symbol" Gordo, to explore the dual meaning of "waiting" in the play, as well as the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of Gordo's identity.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at "God is dead", and the whole society is in a chaotic state, which leads to the emptiness and confusion of the present human spirit.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6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阎真;人类的寓言与民族的寓言——中西荒诞文学价值取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陈利娟;;荒诞派戏剧的深层特质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东;李兵;;零符号与西方艺术的变迁[J];民族艺术;2013年04期

4 李伦;;在无望中坚守希望——解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J];戏剧文学;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常轩;;《等待戈多》中的隐喻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孙丽;;“等待”便是希望——简论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程鲲鹏;;从意象角度看荒诞派之滥觞——《等待戈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岳晓旭;;等待戈多中的后现代主义分析(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夏延华;;贝克特戏剧的“二度叙事性”及其第三空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曾如刚;许淑玲;;论《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谢宝霞;朱献珑;;反戏剧·反传统·反理性——《等待戈多》语言艺术解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曹艺馨;;语言之外别无他物——从Leech的礼貌原则看《等待戈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高晓娜;;当代荒诞派戏剧艺术的奇葩——《等待戈多》新探[J];当代艺术;2010年03期

10 李琳;;“荒诞”的多维解读[J];东岳论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徐梅;;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志国;《今天》与朦胧诗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9年

4 朱永海;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觉表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荣立宇;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刘晋晋;图像与符号[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袁丹;基于信息诉求的身体语言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9 沈毅玲;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周姗;多模态视角下的俄语公益广告话语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展;荒诞派戏剧情境的构成形态[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张漫;《猫城记》寓言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闻卓;鲁本斯的巴洛克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程江华;抵抗的乌托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艳;论《百年孤独》的寓言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希;“大框”里的表和“小框”里的演[D];重庆大学;2007年

7 张蕾;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同斌;历史与虚构[D];西北大学;2009年

9 郭婧;《幽灵之家》的现代寓言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戴志敏;论刁斗《代号:SBS》的寓言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泽东;;论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任晓燕;董惠芳;;论荒诞派文学的审美特征[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红军;从贝克特作品看荒诞派戏剧的特征[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邓中良;反传统·反理性·反戏剧——荒诞派戏剧特征谈[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倪梁康;;零与形而上学——从数学、佛学、道学到现象学的有无之思[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曾艳兵;“耗子王国”的歌手——论卡夫卡与犹太文化的关系[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7 曹波;;论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艺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等待戈多》的“等待”[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2 佘艺玲;;不和谐中的和谐——论《等待戈多》的荒诞美学色彩[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程郁;;存在即无——关于《等待戈多》中“无”的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4期

4 杨俊霞;;写实的消解与荒诞的建构——论《等待戈多》中的种种不确定对理性的否定之否定[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榴;;《等待戈多》的异化主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6 李伟f ;循环:《等待戈多》的结构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马廷新;;《等待戈多》的经典“等待”重读[J];芒种;2013年20期

8 景晓莺;;相似和对立:《车站》与《等待戈多》主题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6年19期

9 余超;;《等待戈多》的修辞分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10 魏宏星;;《等待戈多》的象征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丽;;《等待戈多》与《车站》中分裂的自我与生存之荒(英文)[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超;;《等待戈多》所体现的广义修辞学原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李轻松;;所以,我还在这儿[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奇;闲聊《等待戈多》[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杨光;观众等待着“戈多”[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丁丽洁;以“荒谬”挑战“荒谬”[N];四川日报;2006年

4 郭 勇;爱尔兰“风笛”吹进京城[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王莉;《等待戈多》中的支离破碎[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英;相同的等待,不同的结果[D];延边大学;2008年

4 刘海杰;《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D];中南大学;2011年

5 鲁易;《等待戈多》与中国戏剧之剧场身体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7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47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