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酷儿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

发布时间:2018-03-25 08:42

  本文选题:《时时刻刻》 切入点:酷儿理论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小说《时时刻刻》是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鼎力之作。坎宁安本身是一名同性恋,他的作品倾向于描写非异性恋者或曰“酷儿”。小说《时时刻刻》是对伍尔夫《达罗维夫人》从人物到写作手法等各方面的戏仿,讲述的是三个女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和克拉丽莎·沃恩—一天的生活故事。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但三人却都纠缠于错综复杂的异性恋和非异性恋的关系当中,并且就性别角色而言,三人身上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换句话说,她们都是“酷儿”。而酷儿理论是研究性和性别身份的前沿理论。基于作者本身的性取向、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特殊性以及酷儿理论对性取向和性别身份的关注与独到见解,本论文拟从酷儿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该作品。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作者,作品和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酷儿理论关于性、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取向三者的连续统一关系、性取向分类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它们在文中是如何被探讨和体现的。第三章以酷儿理论关于身份的观点为理论框架,详细查考了小说中人物对性别角色和身份的“重复性表演”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无法逃避的身份危机。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简单概括了酷儿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缺陷,并对今后该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novel "all the time" is the masterpiec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Michael Cunningham. Cunningham is a gay man. His work tends to depict non-heterosexuals, or "queer." the novel, "all the time," is a parody of Woolf's "Mrs. Darroville", from characters to writing techniques, about three women-Virginia Woolf. Laura Brown and Clarissa Vaughn-A day's life story. They live in different times, different places, but all three are entangled in intricate heterosexual and non-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in terms of gender roles, all three people have anti-conventional colors. In other words, they're all "cool." and queer theory is the frontier of research and gender identity,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sexual orient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terpret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queer, as well a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y plot, as well as the focus and original opinion of the queer theory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author, the work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xual orientation and other views, and how they are discussed and embodied in the text. Chapter three is based on the cool theory of identit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examin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s'"repetitive performances" of gender roles and identities and the unavoidable identity crisis they face. Chapter fou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queer's theory i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备闻;;性之后?——当前酷儿理论研究状况[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2 袁素华;;坎宁安《时时刻刻》的后现代互文策略[J];求索;2009年05期

3 季海龙;;互文与创新——评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4 邱小轻;;论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对女性主体性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桑潇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键词“Queer”在中国的译介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6 董晓洁;;The Comparison between Virginia Woolf’s Mrs. Dalloway and Michael Cunningham’s The Hours:an Analysis on the Writing Objectives,Techniques and Characters Design[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7 朱旭晨;;跨越时空的谋合与约见——解读电影《时时刻刻》[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8 刘毅;李凡;;《时时刻刻》中原型意象解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媛;;紫色的“酷儿”——酷儿理论视角下的《紫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10 葛树慧;;对男性霸权的颠覆与解构——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喜福会》解读[J];飞天;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海泉;;培养良好师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中卷)[C];2012年

2 张运腾;张伟明;;发挥学生作用为“平安奥运”保驾护航——清华大学学生治安服务队服务奥运工作纪实[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3 ;激情点燃智慧 创新拓展未来[A];QCC—开发潜能 和谐提升——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10年

4 陈小津;;深切缅怀两位“红小鬼”父辈[A];铁流19(中)——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5 王俊玲;滕辉;;中西医结合健康风险评估之我见[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楠;;“无时无刻”的古今演变与词典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许冬梅;;压力?[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冰;;关于局域网计算机的网络维护[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皓;;“设计为人”与“人的责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杰 郝凌峰 通讯员 崔耀明;“村民不富心不甘”[N];农民日报;2011年

2 宋泽超 驻站记者 郝长波;雄踞北疆旗帜红[N];人民武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林艳 阮瑞鹏;三十五载相扶人生路[N];工人日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谈燕;本市今年将建近千个慈善楼组[N];解放日报;2011年

5 汪光鑫;莫把事故当故事[N];解放军报;2011年

6 ;铁肩担重任 履职为人民[N];青岛日报;2010年

7 马健;掌握谈判的初步要领[N];中国商报;2011年

8 记者 张蕊 孙国利 聂楠;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全体代表列席人员及工作人员会议[N];焦作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树军;陈铁新深入各代表团参加讨论[N];朝阳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曾刚 胡雪 王晓媛;侯林:“努力工作,就可以忘记病痛”[N];人民公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启平;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当代大陆/马华女性小说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艾尤;在欲望与审美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3 宋方方;对美国20世纪末西方音乐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的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晓峰;课程文本中的身体建构[D];西南大学;2013年

5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6 叶旺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芹;酷儿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田菡君;性别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子昀;论现代性语境中《时时刻刻》的疾病意象[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杨凤娟;《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邱琳琳;《时时刻刻》中自杀的多维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梅力丹;心灵清洁,自我实现[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刘莎;文本交织中的主题变奏:《达洛维夫人》、《时时刻刻》及其同名电影的互文叙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张玮艳;小说《时时刻刻》的空间文化理论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9 刘东生;从空间角度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李映崇;《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的互文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2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62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