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白痴或是圣愚——论莫言《檀香刑》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文本中白痴形象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8-05-20 10:06

  本文选题:白痴 + 《檀香刑》 ; 参考:《名作欣赏》2015年36期


【摘要】:白痴象征着人类最为懵懂蒙昧的状态,因为生理原因的无法理解和不能言说构成了白痴的存在而被世人忽略。而这种被忽略的人群却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自己的眼睛去打量着世界,莫言《檀香刑》中的小甲、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都是这样白痴的形象,然而在文本中却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bstract]:Idiots symbolize the most ignorant state of human beings, and are ignored by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incomprehensible and unspeakable physiological reasons that constitute the existence of idiots. But the neglected crowd appeared in literature, looking at the world with their own eyes. The armour in Mo Yan's Honolulu, the Bangui in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were all such idiotic images.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x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晓燕;;从《檀香刑》看莫言小说的荒诞叙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子涵;马尔克斯与莫言小说中的荒诞意识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绯;;当今荒诞品格小说探微[J];文学自由谈;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平;浅析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理论界;2004年05期

2 熊艳;;“未来”的断裂——论《喧哗与骚动》的时间表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任爱军;;论福克纳对《喧哗与骚动》的改写[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4 郭建飞;;喧哗的舞台,骚动的灵魂——再读《喧哗与骚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5 吴雪;;无力的蝴蝶——简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太太[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6 龚静;;论《喧哗与骚动》的性主题[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吴锡民;《喧哗与骚动》结构对音乐艺术吸纳论[J];广西师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张天佑;《喧哗与骚动》的“苦熬意识”[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李晓辉;二十年代混合艺术的不朽之作——《喧哗与骚动》管窥[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小青;独具匠心的读者邀请结构——《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策略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亚萍;;福克纳的生态女权主义观——以《喧哗与骚动》为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苏童;不好读也不放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邹海仑;中国福克纳文学介绍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杨鸥;心系福克纳的李文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m 波;乱中求序—《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警;《喧哗与骚动》中的心理时间角度及其对人物行为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罗静;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王琴;《喧哗与骚动》的神话原型解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侯建芳;《喧哗与骚动》的“史诗”地位[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莉;《喧哗与骚动》:一种柏格森的绵延论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平;《喧哗与骚动》的解构叙事[D];安徽大学;2003年

7 王莉;不懈的探索者: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与《押沙龙,,押沙龙!》[D];浙江大学;2004年

8 姜波;论《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结构的合理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莫小英;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与现代基督教末世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颖;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4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14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