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理念“物哀”——以《源氏物语》和松尾芭蕉俳句为例
本文选题:物哀 + 《源氏物语》 ; 参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物哀"是日本大家本居宣长提出来的文学理念。无论是日本文学巨著《源氏物语》,亦或是日本俳句大家松尾芭蕉的作品,尽管形式内容不同,其内核都包含了"物哀"之美。日本文学自古与中国文学一衣带水,从中国文化中能够找到与日本文学理念"物哀"相接近的词句、内涵,但中日文学理念中的"物哀"在情感基调和感情范围上具有差异性。
[Abstract]:"material mourning" is a literary idea put forward by the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Whether it is the Japanese literary masterpiece, the Tale of Genji, or the Japanese haiku, Matsushima, though in different forms, its core contains the beauty of "object mourning". Japanese literature has been in a narrow strip of water from ancient times to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Chinese culture, we can find the words and connotations which are close to the Japanese literary concept "object mourning", but the "object mourning"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concept ha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motion tone and the emotion scope.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I31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芒;;“物のあわれ”汉译探索[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光泽;;论“物哀”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蒋俊俊;吴晓敏;;论岩井俊二《情书》中的“物哀”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3 胡稹;;关于もののあはれ汉译的几点思考[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4 王向远;;感物而哀——从比较诗学的视角看本居宣长的“物哀”论[J];文化与诗学;2011年02期
5 佟君;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希颖;挣脱与被缚[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婉婉;日本人の[槊酪鈰X[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吴宜简;从传说的妖怪到绘画的妖怪[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泰凯;《源氏物语》在中国——《源氏物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燕;从《源氏物语》看日本访妻婚习俗中女性地位的转变[J];克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 姚继中;《源氏物语》和歌艺术风格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姚继中 ,刘华曦;走进《源氏物语》(五)——恨不相逢未嫁时[J];日语知识;2005年05期
5 姚继中;如何阅读《源氏物语》[J];日语知识;2005年01期
6 姚继中;译成中文后的《源氏物语》与原文汉字表记相异较大的题名[J];日语知识;2005年02期
7 姚继中;《源氏物语》五十四回题名[J];日语知识;2005年02期
8 姚继中 ,刘华曦;走进《源氏物语》(三)——任是无情也动人[J];日语知识;2005年03期
9 姚继中 ,刘华曦;走进《源氏物语》(四)——日边红杏倚云栽[J];日语知识;2005年04期
10 熊仁芳;关于《源氏物语》的词义研究——以“ほのか、”和“かすか”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志虹;;日本古代文献中的“なさけ”——《源氏物语》之前的用例考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继中;;于破灭中寻觅自我——《源氏物语》主题思想论[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3 姚继中;;《源氏物语》与唐代变文、传奇之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4 叶舒宪;李继凯;;光·恋母·女性化——《源氏物语》的文化原型与艺术风格[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5 赵连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源氏物语》将迎千岁华诞[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记者 金鑫;12位学者联手译现代改编版《源氏物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钱铮邋刘赞;石山寺踏访《源氏物语》,魅力千年探缘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特约记者 戴铮;《源氏物语》一千岁,几代大师深受其惠[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戴铮;千年的源氏 千年的物哀[N];东方早报;2008年
6 记者 陈熙涵;《新源氏物语》中译本推出[N];文汇报;2008年
7 邸永君;人民币图案的选择思路应有所更张[N];北京日报;2006年
8 竺家荣;《天上红莲》:超越千古的人间情爱物语[N];文艺报;2012年
9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 徐忆农;昴——古字“新”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吉林大学;2013年
2 吴松梅;《源氏物语》的家族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燕;中国读者对《源氏物语》的鉴赏[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3 许霄翔;《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4 三浦由利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岳小冬;论《源氏物语》中的私通事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陶毅;《源氏物语》<须磨>卷和歌中的月亮意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宁恺;《源氏物语》中蕴含的风雅余情[D];东华大学;2013年
8 唐菊芳;对《源氏物语》中女主人公出家问题的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9 李曼;《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10 杨乐;《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4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1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