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双性同体”视域下的玛格丽特

发布时间:2018-05-21 09:30

  本文选题:玛格丽特 + 盖斯凯尔夫人 ; 参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盖斯凯尔夫人创作的《南方与北方》描绘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种种社会变化及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变化。她们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家庭天使"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们具备女性的温柔特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坚强理性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对男权社会中"双性同体"新女性的期待,这种双性气质与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Abstract]:Mrs. Gaskell's South and North depicts all kinds of social changes in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mage changes of the heroine in the changing times.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Victorian "family angel" female image: on the one hand, they have the feminine tender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how the strong and ration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This reflects Mrs. Gaskell's expectation of the new women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2 杨莉馨;影响与互动: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陈礼珍;;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形式”的智慧言说:《海浪》的叙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萍;;从女性主义看简·爱的矛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吕倩倩;;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周艳;;“英雄救美”情结中的性别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杜馨;;追寻心中的“灯塔”——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象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刘琨;;和谐与发展——论伍尔夫《自己的一间屋》中的双性同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王小翠;;试析《简·爱》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姚娜;;现代声音风景与读者敏锐的耳朵——论伍尔夫作品中通过听觉实现的声音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李莹;;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钱亚萍;;福克纳的生态女权主义观——以《喧哗与骚动》为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9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崔晓晰;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概念[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琳琳;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鹿婕;论凌叔华思想与创作中的两面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华娜;从苗文化原型到“人性的神庙”[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4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崔海妍;;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7 郭京红;;“双性同体”溯源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渗透[J];名作欣赏;2011年30期

8 简丽丽;;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J];文学教育(中);2011年09期

9 刘秋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冷东;“双性同体”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J];文艺争鸣;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秦国丽;英美小说中的双性同体[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王宁;父亲掌中的“双性同体”[D];河北大学;2008年

6 陶慧;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双性同体”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闫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8 隋艳娜;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双性同体”理论在《波比》中角色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窦冰;双性同体理论视野中的性别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冉妮娜;虚幻的“双性同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8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18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