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世界中的追寻之旅
本文选题:《智血》 + 俄狄浦斯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以俄狄浦斯原型研究为线索,探讨这一原型在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中的意义。奥康纳借用俄狄浦斯这一追寻式英雄原型将小说主人公黑兹尔的托金汉姆之行塑造为一次追寻精神家园之旅。这一追寻之旅不仅揭示了由世界的祛魅所造成的人的精神沉沦的问题,同时也让黑兹尔获得了对自我的认知。最后黑兹尔对复魅的追寻让他找到了精神家园,奥康纳也借此表达了她希望价值理性重回人间的愿望。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Oedipus archetyp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rchetype in Flannery O'Connor 's novel "the Blood of Wisdom" is discussed. O'Connor uses Oedipus as a pursuit hero prototype to portray the protagonist Hazel's trip to Todkinham as a quest for a spiritual home. This quest not only reveals the spiritual degradation caused by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but also gives Hazel a sense of self. In the end, Hazel's pursuit of reenchantment led him to find his spiritual home, and O'Connor expressed her wish for the return of value rationality to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慧儒;俄狄浦斯的眼睛[J];读书;2004年08期
2 王泽应;;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王蓓;;《圣经》的悲剧美[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4 凌津奇;;“离散”三议:历史与前瞻[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8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宋彦;;《伊库斯》和《麦田守望者》的男主人公形象比较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陆兵;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世杰;焦作市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敏;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燕;;论海德格尔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消解[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凌津奇;;“离散”三议:历史与前瞻[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存勇;;俄狄浦斯何罪之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张洁;孙世友;;浅析俄狄浦斯悲剧命运的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9期
3 蒋承勇;走向文明的艰辛——从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谈起[J];名作欣赏;2001年04期
4 王昌树;“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兼谈艺术价值的生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刘慧儒;俄狄浦斯的眼睛[J];读书;2004年08期
6 孟德群;俄狄浦斯的错误及其人生启示意义[J];名作欣赏;2005年12期
7 杨德煜;关于索氏俄狄浦斯悲剧的几点澄清[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刘洪涛;;与荒诞的人生对抗——从《俄狄浦斯》到《等待戈多》[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9 聂珍钊;;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10 王银辉;;“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俄狄浦斯神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以培;冉瞎子与俄狄浦斯[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程竹;话剧《俄狄浦斯城》:看得懂,可借鉴[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张杭;《俄狄浦斯城》:权力寓言[N];北京日报;2013年
5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崔增宝;俄狄浦斯只是精神分析的钥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伟;经验的断裂与重建:论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存在[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颖;《俄狄浦斯王》的符号学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3 崔兆磊;从命运悲剧看人的有限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齐松梅;斯芬克斯的“谜”与“密”[D];海南大学;2013年
5 杨业花;悲壮的胜利—从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无辜性与崇高精神[D];云南大学;2015年
6 梁瑞;中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恋母情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栗萍;质疑埃利卡的身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4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