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爱德伽伪装疯丐的人文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15 02:02

  本文选题:《李尔王》 + 爱德伽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李尔王》既是李尔因颠覆理智走向疯癫的悲剧史,也是爱德伽由无端含垢在困苦中磨练的成长史。莎士比亚通过非常态人物的塑造和伪装情节的诗化描写,向世人叙述了爱德伽这一戏剧角色经伪装疯丐承受磨难,历练困苦中的精神追寻,从"单纯"走向"成熟"而实现了人格升华的历程。
[Abstract]:King Lear is not only the tragic history of Lear to madness by subverting reason, but also the growing up history of Edgar with unprovoked dirt in the midst of hardship. Shakespeare, through the portrayal of abnormal characters and the poetic description of the camouflage plot, narrates to the world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character Edgar as a dramatic character who has endured hardships and experienced hardships through the disguise of crazy beggar beggars. From "pure" to "mature" and realized the process of personality sublim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西南大学中央高校2014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SWU14092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绛;;伪装:叙事、身份与人格的易变——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J];外语教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晴;;性别叙事中的悲剧意识——论《狂人日记》与《金锁记》的疯癫形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雷胜学;;论格非小说中神秘氛围的文化来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周韵;;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的坚守与突围——阅读迟子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王亚平;;谁逼疯了卡拉根?——《去俄国》中的人性压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翁君怡;;狂欢化——爱欲与死亡的交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刘静;;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对“不朽”的精神朝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巴亮;;“疯癫”群像的背后——戏剧《李尔王》的福柯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林富丽;;爱情与城邦正义的错置——《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新解[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孙强;;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张墨研;;疯癫与文明的相互抚慰——李轻松诗歌片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林兴初;;权利公正:农民生存与发展的新基点[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8 高艳东;;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9 杨慧林;;从“差异”到“他者”——对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神学读解[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C];2004年

10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的基督哲学及其基督教人文学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绪宗刚;哲学视域下人的尊严及其对生命伦理学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叶立;网络新闻的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琦;消费社会中的旅游凝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婷婷;“不成魔不成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倩;贺继宗;;戏剧人文意义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潘毅敏;;海南人文意义的再现与写真——欣赏韩勤获奖中国画《黎乡婚庆图》[J];今日海南;2009年12期

3 麒麟;谎言,人类本能的生存方式——《不忠之妒》的人文意义[J];电影评介;2002年07期

4 孔令兵;;浅论圆的人文意义[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5 夏元佐;;寻觅与发现——《亲情 友情 乡情》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易存国;“华夏”人文意义新探[J];北方文物;2003年01期

7 张亚林;;记录片——人生之镜[J];电影评介;2008年14期

8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健强;品牌人文意义的功能[N];中国黄金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曾江 耿雪;“海疆”的内涵具有浓厚人文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郭淑新 余亚斐;论孔子“鬼神”观的人文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凌明;灾难片的人文意义与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2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