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占卜者》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本文选题:劳伦斯 + 《占卜者》 ; 参考:《名作欣赏》2015年36期
【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分析劳伦斯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解读,揭示了莫拉格一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eminism, analyzes Lawrence's classic novel, the Diviner, explain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roine Morag and nature and men, and reveals the process of Morag's life growing up. It is the process of a woman clinging to nature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fleeing the city, resisting male power and returning to nature until it is integrated into n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畅;;《占卜者》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2 郑莉;;马纳瓦卡小说中的互文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高银伶;;论《占卜者》中的加拿大民族精神[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4 赵建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化身份建构意识——《占卜者》中的象征符号解读[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5 付邦明;;寻求自我之歌——解读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洞察者》[J];长城;2012年08期
6 蔡奂;张金涛;;论《占卜者》中的文化身份认同之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2期
7 蔡奂;刘珊;;论《占卜者》中的女性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11期
8 关银霞;;打破婚姻樊篱寻求自我身份——对《占卜者》的互文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杨李;;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之路——从玛格丽特·劳伦斯《占卜者》中的女主人公莫拉格谈起[J];社科纵横;2013年01期
10 关银霞;;互文性视野下的身份构建——解读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束愿;论劳伦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自我实现[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2 何晨;论阿特伍德小说创作中溺水意象的多重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丽丽;;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08期
2 赵鲲;;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3 吴琳;;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研究略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夏船;王颖;;解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主要作品[J];大家;2011年24期
5 韦清琦;;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海丽;;女性与自然之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我的安东尼娅》[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洁诗;;生态女性主义与观世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金云;;论《毒日头》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刘永杰;;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榆树下的欲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王育烽;陈智淦;;生态女性主义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词;;东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孙蕾;张荣华;;生态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海南黎族女性[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喜杰;;女性的自然——谈李小洛诗歌女性生态写作意识[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兵 本报书评人;从第三世界和性别视角反思全球化和发展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高娟;我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文艺报;2011年
4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王晓华;关怀女人就是关怀所有生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洁;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和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曲建慧;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3 赵媛媛;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价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彭玉琴;生态女性主义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12年
5 蒋春慧;生态女性主义何以立足[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仵茹楠;琳达·霍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靠鲸生活的人》中的体现[D];郑州大学;2015年
7 侯凤;《苏旺尼的六翼天使》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吴小彦;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域—《自然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阐发[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晓冬;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女性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凤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6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06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