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沈从文与哈代生态思想比较——以《边城》和《还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4 21:44
【摘要】:沈从文和哈代分别是中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小说描绘了各自乡土世界里的自然美、人情美,表现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工业文明社会的批判。以《边城》和《还乡》为例,比较分析两位作家的生态思想,探讨其共性:追求优美、从容、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至善至美、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是他们理想的境界。他们关注人性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希望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在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存共荣。
[Abstract]:Shen Congwen and Hardy are important local 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Their novels depict the natural beauty and human beauty of their native world, and show their attachment to the native land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ociety. Taking "Border Town" and "returning to hometown" as example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thoughts of the two writers, and probes into their commonalities: the pursuit of beauty, leisurely, healthy, natural, but not contrary to human nature, the best of life, 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 return to nature.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s their ideal state. They pay attention to human nature and human survival, hop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complying with and respecting the natural laws, human beings can make use of nature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and coexist with other living things in nature.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项目:英汉经典电影中的生态思想研究(陕艺课题〔2013〕年0018号)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地方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模式的研究(14JK1233)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多维视角下中西生态文学研究(13SKZD006)
【分类号】:I106.4-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源超;张玮;;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精神[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2 邵先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呼唤国防伦理文化自觉[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3 王成志;亓大为;;人文关怀视域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4 王薇;郭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阐释[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5 阎巍;;国家利益视域中的军事技术[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6 曾美勤;;适应与超越: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德育价值观[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7 张海;郝志;;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8 雷雪;;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当代官兵自由个性发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9 梁晓磊;陈丽;刘占峰;;“感受性是哲学家的词藻”——丹尼特取消感受性的激进立场探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10 王燕群;;论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一致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莉玲;;《边城》与《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比较[J];作家;2014年12期

2 胡瑾;;解读《边城》和《苔丝》中的画面与音乐[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2期

3 雷小青;;男权语境与宿命意识——《边城》与《一生》主人公悲剧根源的再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3期

4 孙悦蕊;;《瓦尔登湖》和《边城》中水的意蕴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冯蓓;;社会工业化与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小镇畸人》与《边城》之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黄文强;;论《边城》的美学意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7 央泉;;《边城》与《瓦尔登湖》中的水意象比较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8 胡新华;;幸福的辩证法——析《边城》与《沉船》中的时间流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白晓荣;;悲与美的契合——《边城》与《古都》的文化意蕴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叶志海;《古都》和《边城》艺术特色之比较[J];国外文学;199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亚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和《边城》[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3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23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