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从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的双重视角解析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掠夺之间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与自然联系密切,互相依赖,主张建立一个男人,女人与自然和谐的平等关系 《一千英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简·斯迈利表现父权与女性、土地与女性关系的代表作品,发表于1991年,先后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父亲的微笑之光》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于1998年发表的一部力作,探讨和分析了女性在重重压迫下经受的苦难和怎样寻求解放的道路。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阅读这两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两位作家都具有强烈的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她们的作品也应赋予新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一千英亩》和《父亲的微笑之光》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此两部小说进行该角度的综合比较研究。本文旨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一千英亩》和《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想进行挖掘,找出两部作品中女性与自然所受压迫的共同根源——父权制,以及追求的共同目标——和谐。 全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两位作家及两部作品在西方文坛中的地位,并对小说的现有研究成果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理论具有开放的体系,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的交叉联系。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尝试着探寻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自然的统治与对女性的统治之间的重要关联。提倡照女性主义原则和生态学原则建立人类社会,颠覆男权社会凌驾自然、男人凌驾女人的意识形态建立一种男人与女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关系。 第二章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和自然的密切联系:符号上的、经验上的和地位上的联系。在这两部作品中,自然和女性有着非常明显的象征意义上的关联。自然经常是“女性化的”,而女性又往往是“自然化的”。并且,两部作品都描写了在父权社会里自然和女性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压迫与摧残。另外,在父权社会里,自然和女性的地位都是极其低下的。本章重点分析这三个方面的联系在两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主要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社会的遭遇以及她们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重建。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性的压迫不仅损害了女性身体,而且使女性在精神上被动怯懦依附于男性。吉妮和麦格德琳娜面对父权制的压迫,都没有沉默不语,内心里的女性意识驱使她们奋起抗争。虽然二人自我意识的复苏进程不同,并且采用了不同的自我救赎身份重建方式,但是,她们都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正面代表。 第四章探求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下两部小说的终极目标——和谐。吉妮最终释怀,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一千英亩》中,埃里克松和杰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来自于男性对自然的理解,不仅是对父权制的一种挑战,更是传达了男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行性;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父亲鲁宾逊离开人世后,接受了孟多部落的思想文化,并最终与女儿握手言和,使双方都能无憾地面对永恒。通过生与死、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男人与女人,人类与自然理想的相处方式是应一种相亲相爱、平等和谐的状态。 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两部作品中展现的生态女性主义元素,挖掘女性与自然悲惨命运的共同根源——父权制,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出和谐之路并非坦途,不懈抗争压迫才有出路。 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对两部作品重新解读,发现二者均聚焦于自然与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批判了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探究女性与自然备受摧残命运的现实意义,呼吁人类应按照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的原则重新构建人类社会,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万物在同一社会中的和谐共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一千英亩》:一曲女性的觉醒之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赵志玲;;《一千英亩》现代女性对《李尔王》的互文性解读[J];成功(教育);2007年11期
3 张瑛;土地·女性·绿色阅读——小说《一千英亩》生态批评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4 吴兰香;论《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暴力”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5 卢裕;;寻找自我——《一千英亩》的新精神分析解读[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6 廖海燕;;自我存在的探寻——《一千英亩》的存在主义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7 张晓敏;;《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女性主义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孙宏;;女性与自然——《一千英亩》之生态女权主义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张燕;;爱丽丝·沃克的《父亲的微笑之光》[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4期
10 左金梅;《千亩农庄》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旭;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D];辽宁大学;2011年
2 曹佩红;《飘》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美丽;《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重庆大学;2009年
4 徐茜;自我之歌—《一千英亩》的女性主义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秦苗苗;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对《一千英亩》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陈肖依;论《一千英亩》中吉妮的自我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274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7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