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互文性与解构主义

发布时间:2018-10-30 20:59
【摘要】:"互文性"是法国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瓦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个文论术语。近年来,围绕互文性所展开的各项研究始终备受瞩目,而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分支,自传入我国伊始便引发了学者的激烈论争,且一直备受关注,但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联系起来进行的交互性研究却实为少见。以综合性眼光统筹两者间的关系,厘清互文性的基本内涵,进而发掘出其与解构主义思想间的关联,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有益于把握二者的自身特质及相互关系。
[Abstract]:Intertextuality "is a term of literary theory created by French scholar Julia Cristi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ly inheriting previous theo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intertextuality has alway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e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stmodern ideological trend, has aroused fierce debate among scholar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ll the time. However, intertextuality and deconstruction are rarely studi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an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deconstructionism, this research method of "seeing the whole through a small part" is beneficial to gras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mutu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研究”(12BZW003)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戴艳云;;模因论与贺岁片台词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赵晶辉;;莱辛小说《四门城》中异化的地下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李龙梅;;从《时时刻刻》透视二十世纪女性的成长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尹腾连;;曾晓文小说互文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传达;;互联网时代弱者的话语策略分析——以“湖南临武城管打死瓜农”事件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5 岳永逸;;城市生理学与北京天桥的“下体”特征——兼论“杂吧地”的认知意义[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6 林雪涛;王昧红;;青少年科普数字期刊内容开发与UI设计原则——基于网络移动触屏阅读终端的研究初探[A];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祝克懿;;超文本的传播功能与发展空间构想[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8 李正亚;;《静夜思》原作和英译作“明月”意象的互文性分析[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2301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01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