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五号屠
发布时间:2020-05-15 14:33
【摘要】: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五号屠场》是使其享誉海内外的代表作品,也是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本论文以新历史主义为基础,从大的社会历史环境对库尔特冯内古特及其《五号屠场》进行研究解读,以期对冯内古特及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小说家冯内古特的生平、作品和五号屠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概括介绍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第四章论述了《五号屠场》体现出的“文本的历史性”特征。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文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产物。当冯内古特处理反映战争和后现代人的生活的话题时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刻着作者所处历史时期的烙印。另外,《五号屠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小说中掺杂了各种各样的直接引用文本及事件,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看,这种特征也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历史性。第五章着重分析“历史文本性”。小说在呈现“德累斯顿大轰炸”这段历史及其对幸存者的影响中显示出强烈的“历史文本性”特征。第六章分析了《五号屠场》的历史功用。新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对历史塑造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这种力量的有限性,尤其是文学的颠覆行为。在这一点上,《五号屠场》中也表现出与新历史主义关于文学作品有限性作用上的类似因素。但是,文学的颠覆行为受到权力抑制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新历史主义对文学作用的否定,《五号屠场》对美国历史仍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的反战要求。作品发表时正值美国参与越战时期,这无疑使作品具有警世作用。 通过对文本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论证了《五号屠场》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而《五号屠场》的问世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读者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现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65187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夏林;;历史与文本的交融: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佬》[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2 尚晓进;艺术的虚构与建构——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文学自省意识[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3 陈世丹;;新历史主义与《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朱锦平;王晶;;《五号屠场》中虚构的历史和真实的虚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仵从巨;《五号屠场》思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年03期
6 戴桂玉;李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五号屠场》非后现代性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665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6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