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小说之“内在化西方视点”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龙;;伊斯兰美学视阈中的《一千零一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2 布里恩·汉德森,戴锦华;《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J];当代电影;1987年04期
3 张玉娟;;话语的功能——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的后现代历史观[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4 陈凯先;杰出的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纪念博尔赫斯百年诞辰[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5 闫艳;;论“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6 余华;博尔赫斯的现实[J];读书;1998年05期
7 申洁玲;图书馆·书·词语──博尔赫斯的世界本质观简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8 李德恩;拉美文学中的时间观[J];外国文学;1990年02期
9 哈·阿尔瓦拉多,张永泰;博尔赫斯的作品[J];外国文学;1992年05期
10 程晓萱;;知识、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解读福柯知识社会学[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隽;作为文字形式的“上帝”[D];四川大学;2002年
2 刘静;博尔赫斯作品中匕首意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笑伟;论博尔赫斯小说创作游戏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世琴;博尔赫斯迷宫的构成[D];兰州大学;2006年
6 董军臣;作家之份位与主体之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7 赵世欣;博尔赫斯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征;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书籍与阅读[D];暨南大学;2008年
9 韦燕;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3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