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的原型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芸;《红字》探索的哲理命题[J];台州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3 李玲;《红字》中象征手法探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冯红丽,王德利;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蒙雪琴;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6 方成;试论《红字》的系统化反衬手法[J];山东外语教学;1997年02期
7 鲍明捷;析《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唐春华;霍桑《红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者会,郭永朝;也谈《红字》中主要角色的象征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朱新平;从《红字》中的人、神关系解读霍桑的写作意图[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英;;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红字》的三个中文译本[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3 郑超凡;;《欢乐之家》的圣经原型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Kwang-Rae Lee;;For the fulfillment of orchestrated harmony in philosophy[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Vassilis Karasmanis;;辩证法与自我——苏格拉底论知识(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BHUVAN CHANDEL;;印度传统中的知识、智慧与价值观(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Chris Brink;;Paradigm Lost[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9 Allan Snyder FRS;;What makes a champion is a Champion Mindset[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朝伟;居然有这样翻译的“红字”[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不食人间烟火的传奇[N];文学报;2003年
3 记者:坤元 廖奔;原罪与承担苦难[N];文艺报;2002年
4 张巨睿;关牧村有书在心里就有底[N];中国邮政报;2005年
5 杨大林;《桃色交易》中音乐的形态与评价[N];音乐周报;2003年
6 苏童;他们活活被“轻”压死了[N];深圳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永顺;名著新老版本“龙争虎斗”[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管舒宁;移不走的苦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王功恪;轻轻推开文学家的门[N];新疆日报(汉);2004年
10 乔日澜;高中生:该怎样选择课外阅读[N];大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夜雨;诺曼·梅勒:美国当代文学的思想苦寻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孙畅;真实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启君;汤姆·沃尔夫小说世界中权力格局变迁下的个人地位追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霄垅;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恐怖主义病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微;《红字》的原型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巫绍华;《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清教观[D];南昌大学;2011年
3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超;无尽的《红字》[D];苏州大学;2010年
5 菁菁;对《红字》主人公海斯特·普林和亚瑟·丁梅斯戴尔的历史原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高运艳;《红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李涛;生态批评视域下霍桑的《红字》解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洁;《炼狱》与《红字》相似性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韩正;探析《红字》中清教思想及其影响[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8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0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