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舟子咏》的丫叉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072;H3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焦亚东;;互文性理论与钱锺书的意义阐释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松来,尹雪华;“以天合天”与“妙悟”之我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直觉思维理论溯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安丽娅;从解构主义的视角看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读《林纾的翻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大亮;;重新认识钱钟书的“化境”理论[J];上海翻译;2006年04期
5 刘富丽;邓恩《别离辞·节哀》圆意象的隐喻意义[J];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3 云国霞;元代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张曙光;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墙峻峰;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继民;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思想探析[D];南昌大学;2006年
3 王华;汉语修辞格的语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佳闽;中国古代文论中“原典情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郑强;陆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方慧颖;杜诗诗法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1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7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