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夜幕下的大军》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效果
本文关键词:论《夜幕下的大军》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叙事策略 叙事效果
【摘要】:诺曼·梅勒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历为基础,娴熟运用小说创作技巧,生动叙述和分析事件。这种融合历史学家视野和小说家叙事技巧的创作手法消除文学创作中经验与想象之间的界限,构建一种全新的后现代文学形式——非虚构小说。《夜幕下的大军》是这一体例的重要代表,有特殊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人物话语和独特的叙事效果。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关键词】: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叙事策略 叙事效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美国当代作家诺曼·梅勒(1923-2007)以小说《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1948)一举成名。继两部不太成功的小说《鹿苑》(1955)和《一场美国梦》(1965)之后,梅勒转向非虚构小说创作,通过反战、科技、政治、人物传记等历史事件表达他对美国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虎军;;诺曼·梅勒小说的书写动机与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2 谷红丽;诺曼·梅勒非虚构小说中历史的虚构策略[J];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童肖琼;;文体学分析在EFL语篇教学中的实践性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慎琳;叶晓青;;独特的叙述视角与反讽意味的生成——吴组缃《官官的补品》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4 刘晓连;;在平淡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学——对《菊花》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梁承玉;;浅析劳伦斯小说《虹》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周武海;;刍议《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张月娥;;《远大前程》中的“距离”控制手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柳淑娟;张萌;;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晋;;对《伊桑·弗洛姆》的叙事解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何明明;;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谈《简爱》的女性形象再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5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7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凌娟;柯莱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婧;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螺丝在拧紧》的恐怖感[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颖;文学创作中文体深隐原因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红;试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情节中的巧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谷红丽;传记体叙事与嬉皮士——评诺曼·梅勒《奥斯瓦德的故事》的叙事手法及其对奥斯瓦德的表征[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2 谷红丽;诺曼·梅勒与美国文学传统[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3期
3 冯海青;;诺曼·梅勒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6期
4 唐宏;《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J];学术交流;2003年12期
5 邹惠玲;论诺曼·梅勒在创作中对嬉皮哲学的探索与追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85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5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