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人为信条”与荒谬感——谈辛格的宗教观

发布时间:2017-09-20 12:45

  本文关键词:“人为信条”与荒谬感——谈辛格的宗教观


  更多相关文章: 信条 虚构 犹太性 嘲笑 辛格


【摘要】:宗教详尽规范了犹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卢布林的魔术师"雅夏称这些规矩为"人为信条"。经过一场人生危机,他认识到了这些信条的意义:它们是无数根把人与上帝连接起来的纽带;通过谨守信条,人得以将上帝内化为习惯和本能,而这也是犹太信仰数千年不坠的关键所在。不过由于这套信条带有强烈的独断性,犹太少年在被迫学习并接受它的过程中难免会伴生一种荒谬感,且往往会以嘲笑的形式宣泄出来,《傻瓜吉姆佩尔》中无所不在的嘲笑便与此有关。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关键词】信条 虚构 犹太性 嘲笑 辛格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上帝是不是人虚构出来的?如果是,那么信上帝的人是不是多少都有点傻?如果一个民族信一个上帝,一信就是几千年,那么这个民族是不是整个都有点傻呢?“犹太性”与犹太人延续数千年的一神信仰密不可分,去掉宗教因素,犹太性问题便无从谈起了;如此说来,对犹太性的探讨是否可以还原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梅;;讥讽者的陷阱[J];读书;1993年07期

2 徐新;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刍议[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丁智琼;;“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平;;社会契约论三种——对霍布斯、洛克与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祖保泉;漫议王国维的“意境”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李为民;;《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时间和意识的重要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高瑞霞;;赫尔德对启蒙理性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姜金良;郑晓剑;;民法视域内的国际迁徙问题[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尚杰;;从“论证性的哲学”到“描述性的哲学”——由超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二分法”所想到的[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俊;;公私利益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经济思想史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贺娟;;科学方法论视野下的取象比类思维方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崔清田;;“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辨析——“唯一的逻辑”引发的困惑与质疑[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文桥;回归伊甸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晓微;;艾·巴·辛格百年诞辰庆典[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5期

2 乔国强;辛格笔下的女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3 孙珍;;辛格:一个虔信的怀疑论者[J];潍坊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王长国;;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艾·巴·辛格意第绪语写作探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傅晓微;魏亚宁;;关于辛格创作的“双语之争”——“双语说”、“单语说”暨多重悖论[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6 李海英;;他要告诉我们什么——论辛格《汽车》中的隐含作者[J];学术研究;2009年08期

7 刘怡然;;重拾自我——辛格与《肖莎》[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彩虹当饭吃;;施瓦和辛格[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年02期

9 魏新强;;国内的辛格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年04期

10 韩颖;;由《忏悔者》看辛格小说中的回归主题[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玉奇;;化简单辛格式成基本辛格式[A];保结构算法2004离散变分和上同调及其在动力系统计算中的应用[C];2004年

2 杨辉;刘洪;李幼铭;;单程波方程偏移算子高阶辛格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3 王雨顺;秦孟兆;;2+1维Sine-Gordon方程多辛格式[A];Fields, Gravity and Multisymplectic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贤佳;辛格:印中合作空间巨大亦存竞争[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N];人民日报;2008年

3 常璐;辛格:自由交流思想分享不同观念[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冯迪凡;中国之行和辛格的亚洲经济共同体[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周晶璐;辛格鼓励印度老板向中国学习[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海娟;辛格:印度 “最廉洁”总理“蒙黑”[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辛格访华赢得印度舆论喝彩[N];光明日报;2013年

8 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室主任;从辛格访华看中印军事互信[N];中国国防报;2014年

9 陈永杰;印度改革,辛格难为无米之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傅晓微;“辛格热”与当代文坛新走向[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妮娜;约翰·辛格两部戏剧中的爱尔兰性[D];重庆大学;2009年

2 何倩娟;谈辛格作品中的死亡观[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金珩;“失落”的故事——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闵燕;徘徊于上帝和撒旦之间—解读《格雷的撒旦》中辛格宗教思想的矛盾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俊荣;辛格儿童故事中的傻瓜形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芳;艾·巴·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苏州大学;2011年

7 黄麟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斌;论辛格短篇小说中的“格托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浩;关于彼得·辛格的自然价值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季源;救赎之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作品的信仰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8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88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