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AIV H7N9/AAca减毒活疫苗在哺乳动物模型上的免疫保护力评价及其与细菌的协同致死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7 02:53
H7N9流感病毒能够导致人类发病和死亡,自2013年在我国出现起一直在国内流行。2017年出现高致病性H7N9流感病毒(HPAIH7N9),该病毒的HA片段裂解位点插入了四个连续氨基酸,获得对鸡的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同时,HPAIH7N9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也在我国被发现,与低致病性H7N9流感病毒(LPAIH7N9)相比人感染死亡率进一步提升,故研发人用储备疫苗,有效控制H7N9流感病毒的流行已刻不容缓。人感染H7N9病例治疗中发现,部分H7N9流感患者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然而,对细菌和H7N9流感病毒在人感染病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数据十分有限,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细菌与H7N9流感病毒的协同致病、致死作用。因此,本文进行了:一、对H7N9/AAca弱毒疫苗阻止H7N9流感病毒复制的免疫保护力评价。H7N9/AAca是由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重组弱毒疫苗,其携带人分离株A/Anhui/1/2013(H7N9)(AH/1)的表面基因HA和NA,以及冷适应流感毒株A/AnnArbor/6/60(H2N2)(AAca)的6个内部基因。本研究使用小鼠模型评价了 H7N9/AAca疫苗对异源HPAI H7N9...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H7N9流感病毒人感染概况
1.1.1 H7N9流感病毒的流行区域
1.1.2 H7N9人类感染病例
1.2 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和进化
1.2.1 H7N9流感病毒基因多样性
1.2.2 HA基因
1.2.3 NA基因
1.2.4 内部基因
1.2.5 基因突变
1.3 H7N9流感病毒的病毒学研究现状
1.3.1 H7N9流感病毒对人的致病力
1.3.2 H7N9流感病毒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
1.3.3 受体结合特异性
1.4 HPAI H7N9病毒研究进展
1.4.1 2017年HPAI H7N9病毒在中国家禽群体中的流行情况
1.4.2 HPAI H7N9病毒的进化分析
1.4.3 HPAI H7N9病毒致病力提升
1.4.3.1 HPAI H7N9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
1.4.3.2 高致病性H7N9和H7N2流感病毒对鸭的致病力
1.4.4 H7N9流感病毒对人类威胁增大
1.4.4.1 感染哺乳动物后H7N9流感病毒易获得突变
1.4.4.2 高致病H7N9流感病毒获得突变后对人类威胁增大
1.5 H7N9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
1.5.1 人H7N9流感防控
1.5.2 禽H7N9流感防控
1.5.3 H5/H7双价灭活疫苗保护效力
1.5.4 疫苗保护策略
1.6 讨论 第二章 H7N9/AAca减毒活疫苗阻止H7N9流感病毒复制的免疫保护评估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疫苗
2.1.2 病毒
2.1.3 试验动物
2.1.4 试剂
2.1.5 小鼠试验
2.1.5.1 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的小鼠半数致死量及半数感染量测定
2.1.5.2 H7N9/AAca疫苗对小鼠免疫保护力
2.1.7 受体结合试验
2.1.8 病毒滴定
2.1.9 抗体水平检测
2.1.10 统计分析
2.1.11 实验设施和道德声明
2.2 结果
2.2.1 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对小鼠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测定
2.2.2 2013AH/1病毒与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间的遗传和抗原差异
2.2.3 H7N9/AAca疫苗保护小鼠低抗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的免疫效力
2.2.4 CK/S1220和CK/S008-PB2/627K病毒具有不同的受体结合特性
2.3 讨论 第三章 H7N9/AAca减毒活疫苗阻止HPAI H7N9病毒传播的免疫保护评估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疫苗和病毒
3.1.2 试验动物
3.1.3 豚鼠传播试验设施
3.1.4 CK/S1220和CK/SD008-PB2/627K病毒在豚鼠上的复制和传播试验
3.1.5 H7N9/AAca疫苗阻止CK/SD008-PB2/627K病毒在豚鼠间传播试验
3.1.6 病毒滴定
3.1.7 抗体检测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HPAI H7N9病毒CK/S008-PB2/627K通过飞沫在豚鼠间高效传播
3.2.2 H7N9/AAca疫苗阻止CK/S008-PB2/627K在豚鼠间传播
3.3 讨论 第四章 细菌与H7N9流感病毒协同致死作用的研究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2 病毒
4.1.3 试验动物及试验环境
4.1.4 试剂
4.1.5 AH/1和GP/S1421病毒对小鼠致死剂量的测定
4.1.6 AH/1和GP/S1421感染小鼠其下呼吸道细菌的计数和分离
4.1.7 细菌的DNA提取和鉴定
4.1.8 细菌与AH/1流感病毒在小鼠模型上的共感染试验
4.1.9 病毒滴定
4.1.10 荧光染色
4.1.11 实验设施和道德声明
4.2 结果
4.2.1 AH/1 H7N9流感病毒可导致C57BL/6小鼠死亡
4.2.2 AH/1感染小鼠下呼吸道发生细菌感染
4.2.3 从AH/1感染的小鼠下呼吸道中分离出五种细菌
4.2.4 AH/1病毒和细菌共感染促进小鼠发病和死亡
4.2.5 链球菌与AH/1流感病毒的协同作用受感染顺序的影响
4.2.6 链球菌与H7N9病毒协同致病过程中无唾液酸受体参与的相互作用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3492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H7N9流感病毒人感染概况
1.1.1 H7N9流感病毒的流行区域
1.1.2 H7N9人类感染病例
1.2 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和进化
1.2.1 H7N9流感病毒基因多样性
1.2.2 HA基因
1.2.3 NA基因
1.2.4 内部基因
1.2.5 基因突变
1.3 H7N9流感病毒的病毒学研究现状
1.3.1 H7N9流感病毒对人的致病力
1.3.2 H7N9流感病毒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
1.3.3 受体结合特异性
1.4 HPAI H7N9病毒研究进展
1.4.1 2017年HPAI H7N9病毒在中国家禽群体中的流行情况
1.4.2 HPAI H7N9病毒的进化分析
1.4.3 HPAI H7N9病毒致病力提升
1.4.3.1 HPAI H7N9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
1.4.3.2 高致病性H7N9和H7N2流感病毒对鸭的致病力
1.4.4 H7N9流感病毒对人类威胁增大
1.4.4.1 感染哺乳动物后H7N9流感病毒易获得突变
1.4.4.2 高致病H7N9流感病毒获得突变后对人类威胁增大
1.5 H7N9流感病毒的预防控制
1.5.1 人H7N9流感防控
1.5.2 禽H7N9流感防控
1.5.3 H5/H7双价灭活疫苗保护效力
1.5.4 疫苗保护策略
1.6 讨论 第二章 H7N9/AAca减毒活疫苗阻止H7N9流感病毒复制的免疫保护评估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疫苗
2.1.2 病毒
2.1.3 试验动物
2.1.4 试剂
2.1.5 小鼠试验
2.1.5.1 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的小鼠半数致死量及半数感染量测定
2.1.5.2 H7N9/AAca疫苗对小鼠免疫保护力
2.1.7 受体结合试验
2.1.8 病毒滴定
2.1.9 抗体水平检测
2.1.10 统计分析
2.1.11 实验设施和道德声明
2.2 结果
2.2.1 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对小鼠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测定
2.2.2 2013AH/1病毒与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间的遗传和抗原差异
2.2.3 H7N9/AAca疫苗保护小鼠低抗CK/S1220、CK/SD008-PB2/627K和CK/SD057病毒的免疫效力
2.2.4 CK/S1220和CK/S008-PB2/627K病毒具有不同的受体结合特性
2.3 讨论 第三章 H7N9/AAca减毒活疫苗阻止HPAI H7N9病毒传播的免疫保护评估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疫苗和病毒
3.1.2 试验动物
3.1.3 豚鼠传播试验设施
3.1.4 CK/S1220和CK/SD008-PB2/627K病毒在豚鼠上的复制和传播试验
3.1.5 H7N9/AAca疫苗阻止CK/SD008-PB2/627K病毒在豚鼠间传播试验
3.1.6 病毒滴定
3.1.7 抗体检测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HPAI H7N9病毒CK/S008-PB2/627K通过飞沫在豚鼠间高效传播
3.2.2 H7N9/AAca疫苗阻止CK/S008-PB2/627K在豚鼠间传播
3.3 讨论 第四章 细菌与H7N9流感病毒协同致死作用的研究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2 病毒
4.1.3 试验动物及试验环境
4.1.4 试剂
4.1.5 AH/1和GP/S1421病毒对小鼠致死剂量的测定
4.1.6 AH/1和GP/S1421感染小鼠其下呼吸道细菌的计数和分离
4.1.7 细菌的DNA提取和鉴定
4.1.8 细菌与AH/1流感病毒在小鼠模型上的共感染试验
4.1.9 病毒滴定
4.1.10 荧光染色
4.1.11 实验设施和道德声明
4.2 结果
4.2.1 AH/1 H7N9流感病毒可导致C57BL/6小鼠死亡
4.2.2 AH/1感染小鼠下呼吸道发生细菌感染
4.2.3 从AH/1感染的小鼠下呼吸道中分离出五种细菌
4.2.4 AH/1病毒和细菌共感染促进小鼠发病和死亡
4.2.5 链球菌与AH/1流感病毒的协同作用受感染顺序的影响
4.2.6 链球菌与H7N9病毒协同致病过程中无唾液酸受体参与的相互作用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3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404349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