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A3抗体修饰的替莫唑胺纳米粒经鼻靶向脑胶质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2 21:37
脑胶质瘤(GBM)多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手段多为切除与药物化疗相结合,但是由于肿瘤的恶性侵袭,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差,化疗药物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比如穿透性差、靶向性不好,有必要开发有效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治疗方式。非侵入性的经鼻入脑给药系统能够避免血脑屏障(BBB)的阻碍,提高药物入脑率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外周毒副作用,是治疗脑部肿瘤比较有效的途径。替莫唑胺(TMZ)是目前治疗脑胶质瘤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虽然研究报道的TMZ可透过BBB,生物利用度较高,但是由于给药剂量较大,并且全身给药,产生的毒副作用比较严重。因此,本课题设计构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3抗体(anti-EPHA3)修饰、三甲基壳聚糖(TMC)涂覆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NPs)经鼻入脑治疗胶质瘤的递药系统,旨在增加脑内药物递送效率,提高病变部位靶向性,减少药物外周组织分布,实现脑部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由于TMZ的脂溶性较差,将其制备为替莫唑胺丁酯(TBE),在增加脂溶性的同时,更易用于制备新型制剂。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体内外靶向性等评价实验,为替莫唑胺经鼻脑靶...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脑胶质瘤
1.1.1 概述
1.1.2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1.1.3 脑胶质瘤的治疗药物
1.1.4 脑胶质瘤的治疗局限
1.1.5 脑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1.2 经鼻给药
1.2.1 药物经鼻入脑途径
1.2.2 经鼻入脑的药物制剂研究
1.2.3 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
1.3 纳米经鼻给药系统
1.3.1 纳米载体概述
1.3.2 三甲基壳聚糖的应用
1.3.3 EPHA3 及其抗体的研究
1.3.4 替莫唑胺及其酯化物的研究
1.4 课题设计
2 EPHA3 受体表达的测定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收集
2.2.2 总蛋白浓度测定
2.2.3 EPHA3 受体浓度测定
2.3 结果和讨论
2.3.1 总蛋白浓度测定
2.3.2 EPHA3 受体表达测定
2.4 小结
3 替莫唑胺丁酯的合成及涂覆材料的制备
3.1 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替莫唑胺丁酯的合成
3.2.2 替莫唑胺丁酯的活性测定
3.2.3 三甲基壳聚糖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替莫唑胺丁酯的表征
3.3.2 替莫唑胺丁酯的活性测定结果
3.3.3 三甲基壳聚糖的表征
3.4 小结
4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4.1 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材料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替莫唑胺丁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2.2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
4.2.3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替莫唑胺丁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3.2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
4.3.3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表征
4.4 小结
5 纳米粒的体外评价
5.1 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仪器
5.1.2 材料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细胞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纳米粒的经鼻安全性评价
5.3.2 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考察
5.3.3 细胞摄取实验
5.4 小结
6 纳米粒的体内靶向及药效学评价
6.1 仪器与试剂
6.1.1 实验仪器
6.1.2 材料和试剂
6.1.3 实验动物
6.2 实验方法
6.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6.2.2 模型大鼠活体及离体组织成像
6.2.3 纳米粒在大脑中的分布
6.2.4 药效学研究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脑胶质瘤大鼠的生长观察
6.3.2 模型鼠体内成像结果
6.3.3 脑组织切片中纳米粒的分布
6.3.4 药效学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45257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脑胶质瘤
1.1.1 概述
1.1.2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1.1.3 脑胶质瘤的治疗药物
1.1.4 脑胶质瘤的治疗局限
1.1.5 脑胶质瘤的治疗策略
1.2 经鼻给药
1.2.1 药物经鼻入脑途径
1.2.2 经鼻入脑的药物制剂研究
1.2.3 影响鼻腔给药的因素
1.3 纳米经鼻给药系统
1.3.1 纳米载体概述
1.3.2 三甲基壳聚糖的应用
1.3.3 EPHA3 及其抗体的研究
1.3.4 替莫唑胺及其酯化物的研究
1.4 课题设计
2 EPHA3 受体表达的测定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收集
2.2.2 总蛋白浓度测定
2.2.3 EPHA3 受体浓度测定
2.3 结果和讨论
2.3.1 总蛋白浓度测定
2.3.2 EPHA3 受体表达测定
2.4 小结
3 替莫唑胺丁酯的合成及涂覆材料的制备
3.1 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替莫唑胺丁酯的合成
3.2.2 替莫唑胺丁酯的活性测定
3.2.3 三甲基壳聚糖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替莫唑胺丁酯的表征
3.3.2 替莫唑胺丁酯的活性测定结果
3.3.3 三甲基壳聚糖的表征
3.4 小结
4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4.1 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材料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替莫唑胺丁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2.2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
4.2.3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替莫唑胺丁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3.2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制备
4.3.3 替莫唑胺丁酯纳米粒的表征
4.4 小结
5 纳米粒的体外评价
5.1 仪器与试剂
5.1.1 实验仪器
5.1.2 材料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细胞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纳米粒的经鼻安全性评价
5.3.2 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考察
5.3.3 细胞摄取实验
5.4 小结
6 纳米粒的体内靶向及药效学评价
6.1 仪器与试剂
6.1.1 实验仪器
6.1.2 材料和试剂
6.1.3 实验动物
6.2 实验方法
6.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6.2.2 模型大鼠活体及离体组织成像
6.2.3 纳米粒在大脑中的分布
6.2.4 药效学研究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脑胶质瘤大鼠的生长观察
6.3.2 模型鼠体内成像结果
6.3.3 脑组织切片中纳米粒的分布
6.3.4 药效学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45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452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