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主动靶向复方阿霉素/槲皮素脂质体
发布时间:2025-07-26 13:21
目的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处方,制备生物素介导的阿霉素和槲皮素的复方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槲皮素脂质体,通过硫酸铵梯度法主动包载阿霉素。分别以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X1)、脂质与槲皮素质量比(X2)、硫酸铵浓度(X3)和孵育温度(X4)为考察指标,以阿霉素(doxorubicin,DOX)包封率(Y1,wEE/%)、槲皮素(quercetin,QUE)包封率(Y2,wEE/%)及粒径(Y3,d/nm)为评价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法筛选脂质体处方;测定优化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并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最优化处方工艺为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3.48∶1;磷脂与槲皮素质量比为26∶1;硫酸铵浓度为0.15 mol·L-1;阿霉素孵育温度为50℃;载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8.5 nm;zeta电位为-23.1 m V;15 d内泄露率小于20%。结论采用Box-Behn...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阿霉素/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
2.2 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2.2.1 检测波长选择及色谱条件确立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DOX/QUE-BIO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2.3.1 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的制备
2.3.2 洗脱曲线的考察
2.3.3 柱分离度的考察
2.3.4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2.4 Box-Behnken效应面法试验设计
2.4.1 二次回归模型的建立
2.4.2 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4.3 效应面优化与预测
2.5 载药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的测定和透射电镜检查
2.6 脂质体稳定性考察
3 讨论
本文编号:405852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阿霉素/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
2.2 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2.2.1 检测波长选择及色谱条件确立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DOX/QUE-BIO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2.3.1 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的制备
2.3.2 洗脱曲线的考察
2.3.3 柱分离度的考察
2.3.4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2.4 Box-Behnken效应面法试验设计
2.4.1 二次回归模型的建立
2.4.2 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4.3 效应面优化与预测
2.5 载药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的测定和透射电镜检查
2.6 脂质体稳定性考察
3 讨论
本文编号:405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58524.html
上一篇:VEGF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