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病毒对地下水的入侵风险与防控对策浅析

发布时间:2025-05-27 02:39
   病毒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的"头号公敌",全球地下水病毒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病毒对地下水的影响和防控逐渐受到国际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病毒入侵,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分析了病毒进入含水层的途径、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限制性因素、在多孔介质中的转化过程,总结了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相关方法、技术、政策,探讨了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地下水病毒科学研究存在短板、应急防控与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及挑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初步提出地下水病毒入侵风险防控对策建议:①源头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区,排查防疫类污染源渗漏情况,经过化学或高温消毒后再使用农村地下水饮用水、生活用水.②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调查研究.研究病毒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存活能力、迁移转化机制、环境行为特征、模拟预测技术、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制定相关规范、指南.③筹划应急防控对策.做好地下水应急监测预警、饮用水消毒处理、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等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病毒应急防控预案.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2 2001—2020年地下水病毒领域相关文献检索

图2 2001—2020年地下水病毒领域相关文献检索

我国印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禁止向水域倾倒粪便及其他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2006年修订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与病毒微生物污染相关的大肠埃希氏菌、....


图1 病毒在地下水多孔介质中迁移模拟示意[27]

图1 病毒在地下水多孔介质中迁移模拟示意[27]

病毒在地下介质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其中物理和化学过程对病毒迁移的影响较大.物理作用主要包括机械过滤及稀释,该过程主要产生净化效应.病毒的粒径(0.02~0.3μm)较小,在多孔介质中不易被过滤和净化,随着水流进入含水层系统几率较高.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补径排关系会....


图3 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对策

图3 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对策

该研究提出了三方面地下水病毒入侵防控对策建议,具体思路见图3.a)源头排查风险,防患于未然.在已知病毒可入侵地下水但传播机制不清的前提下,应加强病毒入侵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意识.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区,严格管控防疫类固废、医疗废水、疫区居民生活污水及化粪池,综合....



本文编号:404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04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