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6-11-25 20:02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发布日期: 2014-12-02 发布:  

  2014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11期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对症处理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粘连松解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痊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临床效果好、作用更加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指的是患者的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引发的肠梗阻,作为临床常见病,粘连性肠梗阻在的发生率很高,在各类肠梗阻中占到40%左右[1],而且粘性性肠梗阻不仅无法通过手术完全消除,还会在手术之后引发新的粘连,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来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改善。但是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就我中心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新编诊疗常规》中关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诊断标准[2],且患者均有阵发性腹痛(压痛、绞痛、反跳痛或者轻度肌紧张),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的等主要临床症状,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经X线摄片可以明显地观察到肠胀气和气液平面。经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且超过10×109/L。经血清电解质测定可见患者存在低血氯、低血钾、低血钠的情况。患者均有手术史。
  排除标准[3]: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均障碍以及免疫功能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病患病史,无意识不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血液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2)岁。患者的手术病种分布为:胃肠手术5例,肝胆手术3例,阑尾炎手术7例,妇科手术例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3.1)岁。患者的手术病种分布为:胃肠手术5例,肝胆手术4例,阑尾炎手术10例,妇科手术例2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术种分布等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禁食禁饮,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补液,保持患者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给予抑酸剂奥曲肽治疗;同时进行全静脉营养支持和高压氧舱等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粘连松解汤的中药方剂组成为:厚朴、莱菔子各30g,当归15g,黄芩、香附各12g,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桃仁、番泻叶各10g。一日一剂,以水煎煮,煎到60ml后,分两次胃肠灌入。同时,每天给予患者加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半小时到1小时,直至腹胀消失、大便通畅。
  1.3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关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判断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排气、排便通畅,经X线摄片检查无异常且肠腔内不存在积气积液的情况视为痊愈;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排气、排便,但X线摄片检查仍可见气液平面的存在视为有效;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X线检查见液气平面、肠腔积气积液严重,肠管扩张的情况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可见,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17) 14 2 1 94.2%
  对照组(17) 10 4 3 82.4%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作为常见的腹部疾病,西医多认为其发病诱因是腹腔手术、炎症、创伤、出血或者异物等,由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情具有迁延不愈、复杂多变的特点,临床上表现出易反复的情况,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手术治疗不仅无法彻底消除粘连,还会造成新粘连的形成。西医多采用补液、抗感染、解痉抑酸、胃肠减压等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是分理想。
  中医将粘连性肠梗阻纳入到“肠结”、“关格”的范畴[4]内,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肠腑的气机阻滞、腑气郁结、升降失调,属于里实热症。所以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松解粘连、通里攻下、活血清热。本文使用自拟的粘连松解汤中,木香和槟榔具有理气通滞的功效;青皮、枳壳和香附可以化积行气;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当归、桃仁能活血化瘀,药物联合共同发挥理气活血、通滞和胃的功效。
  本文比较了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可见,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临床效果好、作用更加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鹏,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11(8):73-74.
  [2]顾孝干,李明宏,高泽俊.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238-239.
  [3]魏宏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2):43-44.
  [4]夏健松,王海成,翁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20-521.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2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