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庸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审视
发布时间:2025-07-09 03:06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学说不受时空、国界的限制,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改造和社会历史的选择,并通过与其他学说的融会贯通,丰富了自身内容,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孔子中庸思想涉及的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对世界万物本质及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是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更是一个重大的哲学理论问题,并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它虽然曾在近现代被视为明哲保身,引来诸多的非议,但其绝不是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而是一种思想修养境界,具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孔子中庸观念就包含着这种思想,有很多影响后世的处世方法、精神和原则。本文在对孔子中庸思想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挖掘出了其现代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出其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价值和传承应用价值。就现实而言,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新变化、新要求,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有必要全面认识和发掘...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立意和结构
四、论文的逻辑起点——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及进步意义
第一节 孔子中庸思想产生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思想条件
第二节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
第三节 孔子中庸思想的进步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中和”思想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孔子“中和”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中和”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第二节“天人合一”思想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
一、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天人合一”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忠恕之道”对于增强大学生爱的修养的启示
一、孔子“忠恕之道”的内涵
二、孔子“忠恕之道”对增强大学生爱的修养的启示
第二节 “至诚尽性”主张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至诚尽性”主张的基本要求
二、孔子“至诚尽性”主张对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启示
第三节 “君子”人格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启示
一、孔子“君子”人格的内涵
二、孔子“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内在要求
一、孔子“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知行合一”思想的应用
第二节“克己”、“自省”、“慎独”:增强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
一、“克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二、“自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慎独”: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三节 “时中”、“权变”: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一、“时中”思想及其传承
二、“权变”思想及其传承
三、“时中”“权变”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7048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立意和结构
四、论文的逻辑起点——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及进步意义
第一节 孔子中庸思想产生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思想条件
第二节 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
第三节 孔子中庸思想的进步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中和”思想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孔子“中和”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中和”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第二节“天人合一”思想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
一、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天人合一”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忠恕之道”对于增强大学生爱的修养的启示
一、孔子“忠恕之道”的内涵
二、孔子“忠恕之道”对增强大学生爱的修养的启示
第二节 “至诚尽性”主张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至诚尽性”主张的基本要求
二、孔子“至诚尽性”主张对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启示
第三节 “君子”人格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启示
一、孔子“君子”人格的内涵
二、孔子“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孔子中庸思想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内在要求
一、孔子“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
二、孔子“知行合一”思想的应用
第二节“克己”、“自省”、“慎独”:增强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
一、“克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二、“自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慎独”: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三节 “时中”、“权变”: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一、“时中”思想及其传承
二、“权变”思想及其传承
三、“时中”“权变”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7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57048.html